拈笔古心为印“陶”醉  程明刚陶印艺术展吹来秦汉之风

封面新闻 2019-05-10 21:06 40330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5月10日,“拈笔古心-程明刚陶印艺术展”在成都保利天悦当代艺术馆举行,作为今年成都篆刻界为数不多的精品展,现场展出了本土著名书法篆刻家程明刚的陶印作品五十方。和大家之前通常所见的那些小而精致的印章不同,此次展出的印章尺寸较大,印文古拙,金文、玺文、楚简、缪篆等字体都被作者信手拈来,加之又是陶泥所制,因此这些作品看上去格外厚重雄浑,仿若从秦汉穿越到现代的先民遗物。

陶印是中国篆刻历史上极为古老的艺术形式。印章的最初起源就是具有印章功能的陶拍,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所使用的陶质器物上留下的花纹、早期的文字、以及后来的封泥、瓦当等等,可以视为后来陶印章的先驱。

陶质印完全出现印章形制的瓷印初见于晋,多出现于宋元,到了元末明初印章的滥觞、文人篆刻兴起,制作工序相对复杂的陶瓷印章由于其材质的局限性逐步淡出,直至清代以后逐步退出并被人所遗忘。正是因为如此,当程明刚创作的陶印在现场展出时,所有人眼前都为之一亮,它们没有花哨的外表,却古韵绵长。

书画家吕三说:“篆刻于今,其社会功能已然消减,大致仅限于书画作品的使用。实用性的退化,反而凸显其艺术性的纯粹与独立。它在当代,更多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而呈现。程明刚的陶印近作,就是篆刻脱离实用而自具艺术品格的例证。”

今年50岁的程明刚是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委员,成都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当代书法篆刻研究院专职书法家,成都大学书法教育基地客座教授。现师从于西泠印社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郭强先生。

展览当天郭强也专程赶来为爱徒加油鼓劲,他说:“明刚学习篆刻不仅天赋秉异,而且非常努力,他最近潜心创作了七十件陶印,这次精选出来了五十件展出,因为今年他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著名书法篆刻家、古文字学家陈复澄也在展览开幕式上对程明刚赞不绝口:“他的天赋很高,是一个适合搞篆刻的料子。他先是从爱好入手,在工作之余搞创作,这样单纯的状态所以进步很快。”

在展览现场,封面新闻记者看到,参展的程明刚陶印依古法而随心发挥、任情恣意,方笔,圆笔,粗线,细线,婉转曲折,抑扬顿挫,悉能收放有度。比如他的《惠风和畅》让人如沐春风,心情舒畅;《欣于所遇》字体古雅,潇洒不羁;《秋水文章不染尘》布局精道,七个篆文有如七位玉树临风的偏偏公子。

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程明刚说:“我喜欢用陶来作为篆刻材质是因为有三性,其一是材料的延展性,其二是刀法的不可控性,其三是呈现出的随意性。所以我特别痴迷。”正如评论家所言,“不论朱文白文,不论字数多寡,他都能很好地在印陶上随心驰骋,表达寓真趣于雄浑,蕴精意于放旷。”

评论 2

  • 桀龙爹地 2019-05-10

    说得好

  • 新世纪民工 2019-05-10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