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开讲了”7日大幕将启 于丹教授给你还原一个最真实可爱的苏东坡

封面新闻 2019-05-07 07:07 56614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5月7日下午2点半,“封面开讲了”将在成都博物馆隆重开讲,首期讲座邀请了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她将在现场以苏东坡的诗词为原料,品读苏东坡真实的人生。5月6日晚,于丹教授提前抵蓉,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她感慨地说:“有一种生活态度就是苏东坡,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有他的陪伴。

苏轼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对儒释道三种思想都有吸收,且有独到的见解,他将三者相互融通,注入自己的生命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形态,为后人欣羡和瞻仰。于丹教授认为,儒释道对于苏东坡来说是一种共识性的存在,“当他作为一个士大夫去担当责任的时候,身上的儒家气质是非常强烈的,因为宋朝是一个文强武弱的时代,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都是从儒家思想起步的,儒家其实是苏东坡学养的正根,所以你会发现孟子所说的“虽万千人吾往矣”那种责任担当的境界,在他身上是非常清晰的。”

“兼济天下的时候儒家是他的生活准则,而道家则是他内心最喜欢的。你可以看得出他年轻时读《庄子》时的那种欣快,那种全身心化在其中的身份认同感,从理性来说他是儒家,从感性而言他则倾向道家,这也符合他一生潇洒豁达的性情。“于丹教授还说:“苏东坡一生在坎坷困顿的遭遇中不断在反省自己,他晚年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无非就是越贬越远,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有‘菊花开处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那种天天过节的心情,他还有那种‘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在山水之间流连忘返的欢喜,这一切其实都是道家的态度,他的独善之路之所以走的好也是源于此。”

在于丹教授看来,苏东坡亲近佛家是因为他身边有一群高僧好友,“‘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红尘中,红尘外,他是有许多朋友的。这种明心见性,一面成佛也是他一直在修行的境界。儒道释对苏东坡来说,是一直交错存在。”

几年前于丹教授曾写过一本叫《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散文集,这是她对于人生、对于文化、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一次深入思考,也是她直面首度自剖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该书书名取自苏东坡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的一首词《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当年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最困顿的黄州时期终于脱离了,心境比较轻松,他与泗州好友刘倩叔同游南山,因作此词纪游。

之所以取“人间有味是清欢“做书名,于丹教授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就是因为喜欢,像林语堂曾说的那样,‘我写《苏东坡传》传,没有什么目的,就是喜欢而已。‘后来我发现你会遇见很多历史人物,你喜欢他们一定不是为了语文考试或者发表文章,什么叫喜欢而已呢,就是他那缄默的微笑你是可以懂得的。像陶渊明、李太白、苏东坡、王阳明,我就是喜欢他们而已。“

曾有人问于丹教授最喜欢苏东坡哪首词哪首诗,她都无法回答,因为自己喜欢的的确太多了。“谁能把寻常日子过得像苏东坡那样‘人间有味是清欢‘?对我来说,他说出了我心中有口中无的句子。”

据了解,“封面开讲了”作为封面新闻主办、成都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全新文化品牌,立足封面新闻人文矩阵及专家智库,邀请名家做客,发出时代声音。目前,封面新闻专家智库阵容豪华,其中包括李敬泽、阿来、郦波、丁振海、曾凡华、李舫、徐则臣、祝勇等人文名家。而首次登台的于丹教授在讲完苏东坡之后,她还会给四川读者带来更多精彩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

评论 1

  • 三虎 2019-05-07

    期待精彩!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