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打误撞入行做漆器10年 85后女孩用青春守护老手艺

封面新闻 2019-05-08 11:31 49435

封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

蜀华街72号,距离成都宽窄巷子500米远的一条背街小巷,成都漆器工艺厂就藏在这儿。厂房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模样,回字形的三层小楼,红色墙面都已经褪色斑驳,倒显得头顶牌匾上“成都漆器”四个字特别亮眼。

一个年轻的身影穿过走廊,走进二楼的工作间,熟练地拿起桌上的雕刀,开始在方形漆器盒上雕刻图案。她就是杨云淇,85后,成都漆器工艺厂装饰车间组长,从事漆器装饰工作已经9年了。

今年2月,杨云淇被评为成都工艺美术大师,但这在她看来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漆艺依旧是“一个平凡人的平凡工作”,也是自己一辈子要干的事业。

误打误撞入行

成了漆器厂最年轻手艺人

2010年3月1日,动漫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杨云淇成了成都漆器工艺厂的一名实习生。

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接触过漆器,只知道这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很多同学还没找到工作,在这里能用上所学专业知识,也能学门手艺,我觉得还挺好。”

进厂刚2个月,她就过敏了。虽然事先了解过绝大多数人都会大漆过敏,但没想到会这么严重。手臂和脸上都长满密密麻麻的小水泡,又红又痒,每晚都难以入睡,有两次甚至严重到去医院输液。前前后后折腾了快一个月,过敏症状才完全消除,她这才安心下来。

作为当时厂里唯一的80后年轻人,杨云淇第一年做的都是磨漆粉、割螺钿等基础工作。2011年,漆艺大师尹利萍要打造一批精品漆器,她被借调去协助,由此接触到更多漆器装饰工艺。

这期间,她参与制作的一件屏风作品,有3米多高8米多长,屏风以金色芙蓉花卉装饰,从设计到完成就花了三个多月时间。

“当时我和尹老师在三楼的办公室一起拓稿,和屏风一样大小的白描稿从屋顶一直拖到地下,几乎占据了一整面墙。”她回忆,当时刚好是夏天,又没有空调,顶着风扇呼呼吹出的热风,两人就搭个桌子,再叠上好几个凳子,站在最高处开始画。

此后,杨云淇做过的漆器越来越多,但却再没有制作过这么大的屏风,对这件作品也最为印象深刻。

把工作干成事业

想一辈子做漆器

2017年,杨云淇被厂里推荐去杭州参加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漆艺研修班,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漆艺从业者一起交流学习。

一个多月的研修培训,除了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也要进行实际操作,每个人需完成一件漆器作品。此前一直是做漆器装饰的杨云淇,对髹漆工作并不熟悉,但一起上课的同学中,有的人从最基础的上灰、刷漆到装饰,都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

“然后突然就燃起了斗志。”那段时间,她每天和班上同学一起加班到夜里十一二点,就连美院看门的保安都下班了,也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充满干劲。

在漆器厂的收入并不高,进厂第一年每个月工资才600块,但杨云淇从来没想过要离开这儿。“主要是家里人一直特别支持,个人对于物质方面也没有特别讲究。”

虽然生活中是个风风火火的白羊座,但她坦言自己享受这种安稳的状态,不爱冒险。在她看来,出类拔萃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平凡到不能再平凡。既然这样,不如把手上这件事情做好。

“以前什么都不懂,觉得有个工作就行。现在慢慢明了了,还是想一辈子都做漆器,作为一项事业。”杨云淇说。

让青春力量激荡,让青春正气昂扬。

封面新闻长期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你心中的新青年”人选。

哪些向前奔跑的身影曾感动过你?

快来给我们推荐吧!

【推荐方式】

欢迎通过封面新闻APP的爆料平台,推荐你心目中能够代表中国力量的新青年;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封面新闻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相关稿件下方留言,欢迎向我们推荐。

【推荐标准】

①年轻:14-40周岁②正能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③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甘于奉献④创新力:勤于学习,善于创造⑤引领风潮: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

评论 3

  • 我就是你 2019-05-08

    不错👍

  • 马甲线的马甲 2019-05-08

    真美女

  • 眉毛很乱胡渣很短 2019-05-08

    小姐姐长得好乖~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