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 于丹教授再回成都话苏轼

封面新闻 2019-04-29 19:52 42672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实习生 刘可欣

谁是苏东坡呢?林语堂先生在英文版《苏东坡传》的开头用诙谐的语言为他画像:“他是皇帝的秘书吗?他是精通琴棋书画的艺术家吗?他是雪中吟诗的诗人吗?或者他只是那个热爱酿酒的人,他只是一个精通儒道释的哲学家?他问了很多很多可能,这一切都是苏东坡,又都不是。因为只要提起苏东坡三个字,中国人就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5月7日,封面新闻将联合成都博物馆共同推出“封面开讲了”文化活动,首讲将邀请到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于丹。继今年1月与蓉城观众分享李白的诗酒人生之后,时隔4个月,于丹教授如约而至,将分享她眼中的苏东坡。

4月28日,于丹教授接受封面新闻记者的电话采访,提前“剧透”了讲座的精彩主题。她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用一首首诗词还原苏东坡的生命轨迹,她说:“喜欢苏东坡就回喜欢他的全部,因为他有知识分子的担当,同时在苦难中有一份潇洒的彻悟,懂一个人需要岁月,我想我会越来越喜欢他。”

苏东坡是最典型的知识分子

于丹教授坦言,她觉得什么都是苏东坡,什么都不能概括苏东坡。如果一定要她想象苏东坡的画像,那她一定会引用《定风波》里的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对苏东坡一生的高度概括。

苏东坡的一生颠沛流离,几起几浮,但他自己的内心从来都没有仓惶过。他的心不乱,这个动荡的世界就乱不到哪里去。相由心生,于丹教授猜想,他的内心的气质透露出他的样子。她很喜欢苏轼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她说:“我觉得一个人静默的时候,眉宇间有一点浩然气;行动的时候,千里快哉风,我觉得这就是苏东坡了。”

一提起苏东坡,读者或许对他的诗词信手拈来,但对他的生平莫衷一是。于丹教授打算根据一首首诗词,来讲解苏东坡整个生命的经历。例如他二十岁就离开了眉山,巴山蜀水陶冶了他什么样的人格。而他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大时代,在“熙宁变法”的时候他作为旧党表达了什么样的立场。一首首诗词,一个个故事,勾勒出苏东坡的画像。

如果只能选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典型代表,于丹教授不会选李白和杜甫,而一定会选苏东坡。因为李白和杜甫没有做过真正有实权的官员,苏东坡是真正在党争的漩涡中有话语权的人物,儒道释三家在他身上水乳交融。她认为,如果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两点而言,苏东坡是最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所以她将会透过诗词,讲述苏轼的生命故事。

以诗词为媒介寻找酣然陶醉

曾记否,今年1月,于丹教授做客成都,与200多名观众一同朗诵了李白的名篇《将进酒》,朗朗书声犹在耳畔。时隔4个月,一提起成都之行,于丹教授记忆犹新,表示“非常感动,热情的观众们听到李白的诗歌后与我强烈地互动,大家一起朗读经典,我觉得现场的气氛热烈极了”。正因为上次高山流水觅知音,才有了这一次践诺来蓉再聚首,为大家讲解苏东坡的故事。

采访的最后,她笑言自己对成都情有独钟,从求学到工作,她曾多次来到成都。热情爽朗的成都人,麻辣鲜香的川菜,休闲悠哉的生活方式,都让她心之神往,“无论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活色生香的生活,成都都是我一次次要回来的地方”。

在于丹教授看来,中国的诗歌本身就是令人酣然陶醉的:如果能读懂李白的“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那你就已经陶醉了;如果你读过杜甫的“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其实你已经把当下的美酒喝好了;如果可以像苏轼那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天上人间都在一场相遇里酣畅淋漓了。

尽管还有不到十天,就将与成都的读者朋友相聚,但于丹教授已经对做客“封面开讲了”活动表现出期待。她对读者发出邀请:“让我们以诗词为介质,诗酒流连,对话古今,在诗词的浩荡长河里,让人生真正的酣然陶醉。”

评论 4

  • 北海之滨 2019-05-05

    期待中

  • 神奇宝贝 2019-04-29

    回成都

  • 说个正事 2019-04-29

    回来吧~~~[爱心][爱心][爱心]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