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之道·名家专栏(20)|米瑞蓉:宽窄人生路

封面新闻 2019-04-26 15:00 39767

文/米瑞蓉

/名家简介/

米瑞蓉,企业家,作家,成都阅读协会会长,阿拉善SEE四川项目中心主席,成都女企业家协会会长。

米瑞蓉。罗乐/绘

人的一生会走过很多很多的道路,宽宽窄窄相随一生。坎坷也罢,坦途也罢,走得高远了,大多远久的记忆也就淡了。即便再回头看看,多半也是笑谈得意人生。

反倒是这些年,儿时的记忆总是忽隐忽现的浮现在眼前,犹如褪色的黑白照片,没有太多色彩,但足以清晰。

门前,一条不宽的小路,但足以一台汽车驶过,那是父亲每日下班要驶过的,那是1960年代的成都。

这条路不过就是那时市政府大院里的一条小路罢了,直接接通我们家的小院子,另一头通向机关大院的操场,出了操场拐弯就到当时的人民西路了,现在看来当时的位置就是现在的人民西路上绕着成都科技博物馆的单行道位置。那时的操场上立着篮球架,这倒成了哥哥和同学们放学后玩耍的地方。

小路的两侧长着两排直挺挺的香樟树,一年四季常绿着,只是到了夏季树叶上总是长着肥肥的绿色毛毛虫。路上总有些像麻点一样的小黑粒就是毛毛虫的粪便。最让人害怕的是偶尔会有毛毛虫从树上掉落下来,一不小心就会踩上去,绿色的粘液一地都是,所以我们放学时会格外小心。

小路不长,不过也就几百米吧,倒也奇怪的是小路的左侧是一块大大的棉花地。在那时的市区里有几块种着庄稼的土地倒也寻常,但这毕竟是紧靠着老皇城根边上市政府大院里,这反而有点突兀了。

小路右侧连着通往市政府的办公院子,院子里有一个通往成都旧皇城的小门。那时的市政府大院和老皇城之间就隔着一道墙,在那时并没有现在的人民西路单行道的道路,这条道路也是后来文革中拆了成都旧皇城后才开辟的。

说起皇城根儿,人们总会想起北京的紫禁城和皇城内外的那些人和事,那高高的红墙竟是两重天地。红墙里的生活尊贵而又透着阴谋和神秘,红墙外的生活市井而又充满活力和繁荣,红墙外的为了给自己沾点贵气,于是就有了皇城根儿的说法。

解放后也早没了什么皇家贵族,皇城也不过就是一个城市历史的见证罢了,于是过往于皇城门楼前的老百姓们都忍不住要去摸摸那城门前的那对高大的石狮,仿佛就是为了去蹭点贵气吧。

对于成都这座老皇城来讲,我无法清楚的讲出它始建于哪个具体年份,只知道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给他7岁的儿子朱椿封号为蜀王,随即安排王公大臣亲自前往成都为其修建皇城。

这座蜀王府规模雄伟,是当时明代藩王府中最富丽的一座,它北起成都的东西御河,南到红照壁,东至东华门,西达西华门,周长2500多米,面积38公顷多。整座皇城建筑坐北朝南,处处殿阁楼台、金碧辉煌。

后来经过几百年的岁月变迁和战乱不断,到了成都解放后,这座皇城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辉煌,老皇城也只剩下了一座老城门楼和两座大殿。城门很像天安门,只是小一号,解放后每年国庆也要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

当时成都人也都把它叫做“皇城”,皇城后面的两座大殿,一座叫“明远楼”,一座叫“致公堂”。这3座大殿被一堵墙围起来,于是人们都叫它“皇城坝”,那时的我就在这皇城根边上长大。

那时候放学后同学们都喜欢在皇城坝玩耍,个子矮小的我们只能钻在皇城门楼前的那对石狮子肚子下看着匆匆过往的人们,我们也会在朱红色的围墙下吸吮采摘下的美人花的花蕊甜蜜,如果运气好我们还可以从没有上锁的大门里进入到皇城里面去。

那时的老皇城里很是荒凉,杂草重生,大殿里更是布满灰尘。1960年代,城市里只要有空地就要修建防空设施,皇城坝里围着3个大殿挖了一条一人多深的防空壕沟,这里便成了我们捉迷藏的好地方。

壕沟里长满了杂草,高的可以把小孩子藏起来,爬上爬下的疯玩也让这皇城如同有了普通人家的味道,回家前不忘再扯一包充满奶浆的草回家去喂我的宠物--小兔子。

后来,我家搬出皇城坝。1967年岁末的某一天,老皇城在一片红的海洋下被彻底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在原址上建立了一个展览馆和一座毛主席的挥手塑像。

几年后,我来到金堂的一个小山村,干起了“修地球”的营生。下乡3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但在这里我经历了第一次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错轨,那是1970年代的成都。

1976年年末,一个难得的招工回城机会摆在我的面前,要么回城进厂当工人,要么等待第二年的推荐上大学的机会。在当时那个年代,极少的推荐上大学的名额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幸运的得到。

迫不及待想回城的浅显愿望战胜了志存高远的理想,但这就意味着我在两年学徒期间不会再有推荐上大学的机会了。收起了下乡3年都伴随我的数学、语文书,收拾行装回到成都进入了东郊的工厂。

第二年,也就是1977年,高考恢复了,推荐上大学的方式变成了历史,每一个符合条件的青年都可以参加高考。学徒工期间是不能报考大学的硬性条件限制了我,我错过了首次恢复高考的机会,这一错过就是整整3年。

人生的道路就是这样,宽宽窄窄,时而幸运,时而坎坷。学徒期满后,天道酬勤,我如愿考上大学,只是在一纸通知书迟到了3年,那是1980年代的成都。

1982年,大学毕业的我又回到了航天部下属的国营719厂设计所工作,当上了一名计算机工业软件设计师。

至今还记得刚毕业后不久的一次全厂职工大会,厂领导在大会上传达了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全面迎接第三次浪潮(计算机信息化时代)到来的文件精神,我们厂将承担起航天部计算机工业设计的任务,我便是其中参与者之一!

不得不说计算机领域对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来讲都是一个全新的的未来,无疑也是给了我们一个最佳的成就自我的机会。

我担任的第一个项目是水泥厂水泥生产原料流量计算机控制设计,现在看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工业软件设计,但对于那个年代的我们则需要用“0、1”的编码方式完成整个硬件和软件的工业化设计。

最终,这个项目获得当年航天部科技成果进步奖,同时也获得了成都市团市委青年工人五小发明奖。

当我正在参与到航天部重点项目--计算机语音识别系统设计时,我又接受工作调动担任国营719厂团委书记,就这样又离开了我非常喜欢的计算机软件设计工作。

团委书记的工作对我来讲显然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原本就不太爱说话的我甚至不知道对着几百上千的团员青年说什么?

我把自己困在办公室,听当时团委的干事给我上课:一个团委书记的工作是什么?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初开,年轻人受到很多新思潮的影响,思想活跃行为大胆新潮,一时间厂里风靡喇叭裤、蛤蟆镜、听邓丽君的歌,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团员青年讲如何抵制“靡靡之音”,光是被列为禁歌名录的都是好长一个名单。

其实,在那时,我自己也喜欢接受这些新鲜的事物,也许就是这些共同的爱好让我很快地融入厂里的年轻人中。周末和他们一起举办广场舞会,跟着他们学迈克.杰克逊的太空舞;组织他们上街参加学雷锋的活动;组织他们参加成都市的青年工人五小发明竞赛。

渐渐地,厂里的年轻人都喜欢我这个已经不太年轻的团委书记。

不过好景不长,又是不到3年时间,我再次接到调令,丢掉铁饭碗下海经商,去组建成都团市委下属的成都青年房产开发公司。好在那是一个“创世纪”的时代,全民上下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一时间经商做生意成了更多人的尝试。

就这样,几个年轻的团干部借了15万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那一年,成都市只有18家国有性质的房地产企业,我们成都青年房产就是其中之一;那一年,成都市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到7平方米,住房成套率不到30%,那是1990年代初的成都。

这一次人生错位更不简单,因为对于房地产自己真是一窍不通。于是从骑上自行车走街串巷开始,一个街区一个街区的做市场调查,看看哪里的危房改造最为迫切;看看哪里的居民最希望改善住宅现状。两年后终于建造起第一个房地产项目新蓉小区。

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又走过了30年时间,我们亲自参与和见证了在这个城市的不断变化。这个城市越来越漂亮,道路更加宽阔了,绿化更加立体了,建筑更加趋于国际化了。

几个月前,我去成都市出入境管理处办理证件,这里正是当年老皇城里明远楼的位置。看着这片曾经熟悉如今陌生的地方,那些残存在记忆深处的片段又闪现在脑海里,也许这些残碎的景象无法和现在的城市相比美,但记忆里的皇城依然美丽。

看着今天城市的变化,总是害怕有一天,自己把在残存在大脑里这些发白的记忆给顶了出去,于是选择记录吧!从那小院子门前窄窄的小路开始,从那走过的每一次转折开始,让记忆再现当年那些宽窄人生路吧。

评论 7

  • 撩心惯犯 2019-04-26

    又有宽又有窄的原因

  • 背叛者の眼睛 2019-04-26

    很喜欢这篇,感觉自己很幸福

  • 从此江山别 2019-04-26

    宽窄巷子,老成都的感受.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