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贴牌套利的商业模式,天然有悖于白酒市场的消费认同

封面新闻 2019-04-23 20:46 36321

文/蒋璟璟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知名酒企出品的产品存在价格、产品信息混乱,“集团开发酒”暗藏私自灌装等现象。当天下午,涉事企业发布声明称,“将大力进行整治、整改,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中新社)

“股份酒”“开发酒”,这些专属名词在公众看来不知所云,但内行人却早就心知肚明。简而言之,前者是“名门正宗”,后者则是“贴牌挂名”。当然了,所谓“授权贴牌、合作开发”的运营模式并非白酒行业独有,其在服装、家电、日用品等领域都普遍存在,只不过消费者一直对此缺乏具象感知而已。

开发贴牌模式从来都有其局限性,其对不同行业的适配性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一般而言,较为成熟、较能为市场接受的“贴牌”都属于是“跨产品线”的贴牌,比如说一个做保暖内衣起家的“名牌”,授权给家纺用品、小饰品、衣帽鞋类等商品使用。相对来说,这种做法还是基本保留了核心产品的血统纯正,同时也让消费者较容易甄别,故而激起的抵触也有限。与之相较,白酒一行,则完全是另一种逻辑了。

白酒品牌授权贴牌产品的还是白酒,这种“同品类”的贴牌,一方面极大稀释了品牌含金量,另一方面也给消费者造成了严重误导。一些人直斥这种玩法是“酒厂自己山寨自己”“企业自己制假售假”,这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是有其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国人对白酒名牌的信任根深蒂固,就白酒消费者而言,他们所认可的更多还是“品牌”而非“单品”。近些年来,尽管所有酒企都在丰富产品线,实现高中低端的全覆盖,可即便如此,个别企业默许开发商以三无散装酒冒充“名酒”,还是显得太急功近利、太没有下线了。

白酒行业自有其特殊性所在,酒企所无比热衷的“开发酒”,在消费者眼中仍不过是“假酒”“山寨货”,这就是民意。所谓品牌红利,绝对不是可以无限挥霍的资源。若企业自己都不爱惜羽翼,那么渐渐看透一切的消费者,当然会决绝抛弃。散酒灌装、贴牌名酒,这种商业模式,是时候被重新评估了。

评论 3

  • 纵马山川剑自提 2019-04-23

    套利分同品种套利也叫跨期套利,不同市场套利,也叫跨市套利,还有就是原材料与成品的套利,首先具体选择哪一种套利行为,在选择套利品种.

  • 黒车载一程 2019-04-23

    商业模式无所不在!

  • 微软小冰 2019-04-23

    能实现借力打力,效果甚好哦,关键是是要找对一个好的大树!贴牌不重要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