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人、城、境、业”四大方面 成都详解公园城市建设顶层设计

封面新闻 2019-04-22 16:48 41020

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李媛莉 杨金祝 刘秋凤

4月22日,成都市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在天府新区召开。会上,市规划与自然资源管理局副局长曾九利详细介绍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下称“公园城市规划”)。

据悉,公园城市规划是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在首批8个公园城市重大课题的研究基础上,整合形成理论框架,并结合成都实际编制形成。规划主要分为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理论内涵、规划策略与场景营造四部分。

规划明确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使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到2050年,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方位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曾九利在会上表示,公园城市根本要回答的还是城市发展步入新的阶段、社会进步达到新的境界之后,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城市怎么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问题。而成都把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重点,积极探索公园城市建设路径。

内涵本质

公共底板上的生态、生活和生产

公园城市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曾九利在会上指出,其内涵本质可以概括为“一公三生”,即公共底板上的生态、生活和生产,奉“公”服务人民、联“园”涵养生态、塑“城”美化生活、兴“市”推动转型。

同时,公园城市突出了以生态文明引领的发展观、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突出构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观、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公园城市推动城市建设模式转变。一是从“产、城、人”到“人、城、产”,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二是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让城市建设符合公园化的环境要求,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实现无公园不城市,先公园后城市。”曾九利表示,第三种转变是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围绕人的需求、从使用者角度积极建设多样场所、策划多种活动,通过设施嵌入、功能融入、场景带入,全面营建城市场景。

另外,公园城市作为回应新时代人居环境需求、塑造城市竞争优势的重要实践模式,具有一系列体现时代特点的重要价值,包括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与美好生活的社会价值。

规划策略

围绕“人、城、境、业”四大维度

基于联合国人居署研究的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国情,规划围绕“人、城、境、业”四大方面,初步形成4大类91小类的公园城市指标体系。

曾九利表示,成都将坚持用公园城市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营造,塑造以绿色为底色、以山水为景观、以绿道为脉络、以人文为特质、以街区为基础的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形态。 同时,围绕“人、城、境、业”四大维度,形成构建公园城市的规划策略。

如何服务“人”方面,规划中包括了营造“公园+”开放舒适的公园街区,增绿增景,拆墙透绿,让市民在城市中感受自然清新。“还要营造‘公园+’特色鲜明的人文生活,结合三城三都,积极营造高品质文化消费场景,构建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文化标识体系,推动天府文化的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丰富市民文化体验。”

建好“城”包括规划长度达1.69万公里世界最长绿道,交融山水、连接城乡,提升公园城市整体形象,以及建设链接全球、外快内畅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与绿色高效、低碳智能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等。

推进1275平方公里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打造世界级品质城市绿心、国际化城市会客厅是美化“境”的重要内容。规划中还明确了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将绿色福利惠泽市民,把生态空间留给明天等。

提升“业”则包括发展绿色产业,供给绿色产品,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融合多元功能,引入科技元素,注入文化内涵,打造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探索城市永续发展新机制。

规划也指出,按照“可进入、可参与、景区化、景观化”的公园化要求,打造绿意盎然的山水生态公园场景、珠帘锦绣的府绿道公园场景、美田弥望的乡村郊野公园场景;将公园建设融入社区和产业功能区建设,打造清新宜人的城市街区公园场景、时尚优雅的人文成都公园场景、创新活跃产业社区公园场景。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