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白菜”同款牙雕驾到 快来金沙看方寸牙雕里的大千世界

封面新闻 2019-04-16 20:16 44986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金沙供图

量材就质,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大特色,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便因为能工巧匠的构思而扬名海外。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平有象——明清牙雕艺术展》上,也有这样一棵巧妙的象牙雕白菜,它的菜叶层层叠叠,其上依附着瓢虫、蝈蝈、雏菊,雕刻刀法娴熟细腻,其写实的风格与翠玉白菜如出一辙。

4月16日,正值金沙开馆第十二周年,太平有象展如约而至,展出来自东莞市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6家国有收藏单位的百余件套象牙制品及牙雕珍品。展厅内,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明清中国的房舍厅堂之中,文人雅士、闺秀女子的生活;此后,一位欧洲女士手执香扇,带人穿越至中西贸易繁荣时期,西方绅士淑女的生活场景。展览将展出至6月23日。

象牙雕龙纹鬼工球(清)

古蜀象祭,金沙出土数以吨计的象牙

本次展览是继《玉汇金沙——夏商时期玉文化特展》、《金色记忆——中国14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之后的又一个以金沙出土文物材质为主题的展览,带领观众领略巧夺天工的中国牙雕工艺之美。

考古表明,金沙遗址埋藏着数以吨计的象牙,在世界上同一时期遗址中最为密集。这里出土的一件肩扛象牙纹玉璋,也让人能溯洄至3000多年前植被繁茂、水网密闭的成都平原,联想到当时的古蜀人用这些珍贵的象牙祭祀山川神灵的场景。

当遥远的西南内陆将象牙视为神圣祭品之时,在商周时期的中原,象牙则是贵族彰显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象牙制品逐渐从王公贵族的专属走入富庶百姓的家中,并于明清时期发展至巅峰,演变出了千变万化、包罗万象的艺术品。本次展览精选的牙雕珍品,便来自这一牙雕工艺“集大成”的时代。

象牙雕白菜(清)

能工巧匠,劈出比头发还细的象牙丝

“劈丝”是刺绣中的精湛技法,而牙雕技艺中也有一项同名的失传技艺,制作出的成品是比头发丝还细的象牙丝,显示出玲珑剔透的效果。

展品“象牙劈丝透雕人物徽章纹折扇”,以细密的象牙丝为背景,其上再浮雕农耕、商贸、官吏等场景。东莞市博物馆的保管部主任杨晓东给观众“首推”这件展品:“它的工艺和布局都令人赞叹,繁密而不繁琐,是当时广东制扇工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一。”

象牙雕孔雀毛人物花卉纹折扇(清)

当象牙与繁复的色彩相结合,精雕彩绘之后又是另一番华丽的视觉盛宴。一把“象牙雕描金人物双面象牙贴面人物折扇”,在约相当于成年人四个巴掌大的纸质扇面上,竟描绘着近两百位人物,他们的面部和手部均用极薄的象牙片贴成,只有半个小指甲盖的象牙脸上还细致地绘制了五官,衣料服饰则以丝绸织就,甚至连人物手持扇子上的花纹都清晰可见,亭阁、廊桥、花木穿插期间,构成了一幅庭院游乐的闲适景象。

圆雕、浮雕、镂雕、编织、微雕等牙雕工匠们交叠运用的各种雕刻技法,赋予了本次展览展品独一无二的魅力,每一件都值得静观细赏。而展品上沉淀的时代印记,更是凝聚着中西交汇的审美意趣和艺术风尚。

银鎏金累丝烧蓝双面绘象牙贴面人物纹折扇(清)

与象共生,带着小朋友一起拯救小象

2006年,牙雕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欣赏牙雕的工艺之美的同时,保护大象已刻不容缓。

策展过程中,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全程参与其中,在本次展览的“与象共生”篇章,就力图让博物馆展厅成为牙雕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栖息地和保护地的同时,与公众一同践行大象保护的道路,并向公众发出号召:拒绝象牙制品商业性贸易,牙雕文物之美,在博物馆欣赏就好。而展览开幕之后,《亚洲象的现状及保护》讲座、“拯救小象EMMA”社教活动等也都将陆续在金沙举行。

评论 5

  • 血色樱花  2019-04-17

    [微笑]

  • 下一个路口 2019-04-17

    [得意]

  • 下一个路口 2019-04-17

    [得意]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