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主编、著名诗人李少君入川给大学生讲诗 感叹诗歌“可以弥补生活的遗憾”

封面新闻 2019-04-13 15:42 38355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报道

一流的诗人,往往如黄金般珍贵的见识和心得。4月13日上午,《诗刊》主编、著名诗人李少君 ,在川大江安校区文新学院,对大学生做了一堂诗歌讲座。他以《诗心、诗情与境界》为题,讲述诗歌是一种情学,诗歌要建立一个有意义的世界等课题。他引述了近些年自己对杜甫研读的精华心得,自己具体的诗歌写作感悟,妙语如珠,让在场大学生普遍感到受益匪浅。此次讲座也是作为川大庆祝新中国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系列活动之“2019年春天诗歌节”的重要环节。诗歌版本学家、川大教授刘福春先生担任了此次讲座的主持。

“诗歌就是建立一个有意义的世界”、“诗歌是一种抒情的艺术”、“诗歌就是情感化的文字”,李少君的演讲有理论性,也有生动的案例。比如在讲到杜甫时,他提到,中国古代没有爱情诗,“准确地说,是没有追求爱情的诗。这是因为古代婚姻都是媒妁之言,没有恋爱过程。最多就是思念爱人的诗。而就算诗人写思念,也会容易被认为没有骨气,志气短小。所以,除了一些无名的民歌,写思念爱人的诗。也就是说,直到五四时期,中国人才第一次公开在诗歌中表达爱情本身。但是杜甫却不一样,他写了不少思念爱人的诗,这是很独特的。”

杜甫的伟大无须多言。但李少君却独到地发现,杜甫是一个“主体性”非常强大的人。他对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认定的理念,有非常坚韧的决心。杜甫主体性之强,尤其表现在他身处唐代这样一个佛道盛行的年代,甘做一个“纯儒”,即使被视为“腐儒”“酸儒”。有一句诗最能表达杜甫的强力意愿,“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葵藿就是现在说的向日葵,物性趋太阳光,三国魏曹植《求通亲亲表》里有:“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杜甫认为自己坚守理想是一种物性,实难改变,尽管意识到“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但仍然甘为“乾坤一腐儒”(《江汉》),不改其志,仿佛“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茫”的战马。杜甫的诗歌主体还表现在他的艺术自觉。杜甫写作追求“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对于写作本身,他感叹“文章千古事,得失存心知”。

杜甫写了很多思念李白的诗。杜甫对李白的思念之深, 放在现在的社会境况,会觉得难以理解:一个男诗人对另外一个男诗人的感情表达为什么这么炽烈?李少君认为,“中国古代出现过很多男诗人给另外一位男诗人写过很多诗的情况。放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中国传统家族社会里,人际来往、评论一般都局限在家族之内。而一旦在家族之外,遇到心灵的知音,这种超越功利的感情,就会显得特别稀罕,特别珍贵。”

作为一名自然诗人,李少君也注意到,杜甫对植物的认识非常细致。“他对万事万物、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我想这也是他成为大诗人的原因。我们在读他的诗时,我们也会被他感染,会觉得得这个世界也没那么糟糕。”

诗歌的艺术创造力,往往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李少君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抒怀》“树下,我们谈起各自的理想/你说你要为山立传,为水写史/我呢,只想拍一套云的写真集/画一幅窗口的风景画/(间以一两声鸟鸣)/以及一帧家中小女的素描/当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树下”。因为这首诗,先后有30多个朋友问李少君,他女儿的现状,“读了这首诗之后,他们如此确凿地认为,我一定有一个女儿。其实我真的没有。这首诗中的场景,是真实的,但是‘小女’这个人物形象,是我创作出来的。”李少君还感慨地说,“我生活中并没有一个小女,诗歌可以给我弥补了生活的缺憾。所以我一直很感谢诗歌,感谢它给我一个‘诗歌的女儿’。”

评论 6

  • 北海之滨 2019-04-14

    👏👏👏

  • 美丽人生493698 2019-04-13

  • 半亩情 2019-04-13

    一首不错的诗.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