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诗人杨嘉利去世:彼岸花谢 天堂花开

封面新闻 2019-04-12 15:05 44440

杨嘉利(中)与好友合影

封面新闻记者 杨炯

《彼岸花》、《男人站起是座山》、《重生门》……

杨嘉利出版的作品,单从起名就显得特别阳刚、霸气。这分明跟他“眼斜嘴歪、步履蹒跚”的人物形象有些格格不入。然而,他就凭借这样的形象在这个人情复杂、充满竞争的社会艰难生存着,并且从未落伍。近两年,杨嘉利更是出了诗集又出小说,在业界也逐渐混出了名气,前路似乎越来越好……

直到今早从微信朋友圈得知,杨嘉利走了,突发疾病。

这时我才发现,这个年龄跟我相仿,说话含混不清的男子,40多年之所以从未被尘世淘汰,依靠的是强大的内心。

杨嘉利和好朋友张陶合影

杨嘉利生前还有一个“身份”——华西特稿作者。自华西都市报特稿版创办,杨嘉利就开始写特稿,一直坚持,久而久之,他也成了国内不多的华西特稿铁杆作者,他跟华西特稿历任领导和编辑都混得很熟,前前后后也发表过近百篇华西特稿,这从他的很多散文随笔“可窥一斑”:杨嘉利其实很珍视这个身份!他会经常带着他的伙伴翩翩摇摇地来到编辑部,然后挨个向特稿编辑问好,躬谦有礼,态度诚恳。

物以类聚!杨嘉利的伙伴不少都是通过偶然接触,随即被其精神感召,最终决定和他“抱团取暖”的人。相信这样的表述,他的小伙伴见到后,也会点头认可。杨嘉利的小伙伴有的是经历相似的残疾人,有的则是穷困时得到过杨嘉利的资助。他们都视杨嘉利为大哥,跟他学写特稿,捉笔为器,写稿养家。

这些伙伴,后来都成了杨嘉利一生的兄弟。

华西特稿作者遍布全国各地,杨嘉利是造访编辑部最多的特稿作者。时间久了,编辑甚至有点“烦”他,委婉的叮嘱他:你行动不便,没啥重要的事就不必亲自来了。他总是会说:“我去XX报办事,顺道过来看看各位老师!”于是过段时间,他又来了。

也许,亲自登门向编辑请教,这在杨嘉利看来,是联络编辑情感最好的办法了。

正如杨嘉利文章所言,历任华西特稿编辑很照顾他,却不会因为同情他而降低发稿标准。因为,华西特稿从选题确定到编辑发稿,程序都相当严格。

杨嘉利在华西都市报发表的特稿

而杨嘉利却能在华西特稿版面发表近百篇特稿,说明啥呢?靠的是识别题材的慧眼,不辞辛劳的采访,和熬更守夜的文字打磨。这对正常人来说都已很难,更不要说每一个字都靠一笔一画“戳”的重度残疾者,杨嘉利,真的是硬汉。

特稿作者杨嘉利在特稿圈却一直没啥名气。直到后来,特稿逐渐走向没落,他都没有放弃过给华西特稿版投稿,他跟编辑的互动和联络,热度丝毫未减……

有一天,编辑部几个同事同时接到杨嘉利的短信,邀请我们参加他在春熙路附近言几又举行的一个新书发布交流会,我们甚为惊讶。杨嘉利,还能写出一朵花来?

“这一生最大的不幸,也许就在于我虽然有着健全的大脑,同时却又有着严重残疾的肢体,因此这一生我也就注定会比正常人承受更多跋涉人生的艰辛和痛苦,也会比残疾人享受更多追寻梦想的喜悦和快乐。”

这是杨嘉利一直追思的一个问题,应该也是使他变得异常强大的根本动力。

杨嘉利给封面新闻记者的签名赠书

我们没有参加杨嘉利的交流会,几天后,都收到他寄来的一本诗集——《彼岸花》

有一天,生命的树

在此岸枯萎

灵魂,便要展开

她的翅膀

飞向了彼岸

……

杨嘉利还真的“写出一朵花来了”。《彼岸花》叩问生命的诗文,字里行间确实能敲击读者的灵魂,跟人以太多震撼与感概。

杨嘉利诗集《彼岸花》封面

我对他,也从当初的一丝不屑变成了现在由衷的敬佩。

此后,四川省社科院专门为杨嘉利举行作品研讨会,约访和报道引发极大关注,写特稿不愠不火的杨嘉利出诗集火了。

接着,笔耕不辍的杨嘉利又出版纪实散文集《重生门》。

他似乎在通往“知名作家”的路上越来越近,越走越自信。

4月12日,噩耗。

“彼岸花分为红色、白色两种,传说,红色彼岸花盛开于地狱,白色彼岸花绽放于天堂。”重度残疾的人生经历,对杨嘉利来说是在地狱挣扎,却也是永不言败的过程,最终他成功了,他是不屈的强者,是励志的典型。

……

彼岸花谢,愿杨嘉利天堂花开。

人物简介:

杨嘉利,生于1970年11月22日,四川成都人,重度残疾。自幼失学,自学,青年诗人、作家。1994年出版诗集《青春雨季》,获成都市“金芙蓉”文学奖;1995年担任四川省残联《爱心》杂志记者;1996年加入四川省作家协会;1998年获“四川省新闻奖”、“全国残疾人新闻报道奖”;曾两次获得成都市自强模范荣誉称号;2017年出版的诗集《彼岸花》;2018年10月,出版纪实散文集《重生门》。

评论 1

  • 我就是你 2019-04-12

    致敬了!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