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校园“演出券”套路何时休

封面新闻 2019-04-08 17:37 28800

□ 李晓亮

严禁广告进校园,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特别是红领巾事件等搏出位的恶俗广告后,教育部又发文重申。

之前,不讲包装,直来直去的1.0版,还较为实诚。媒介不同,但简单粗暴,路数相似。要么是商业冠名,要么教材、教辅、校服、校车等直接露出或变相发布。

这都还有迹可循,有证可考。真要查究起来,抓现形,不含糊,一逮一个准。但,在一轮轮整治中,广告商也学精了。斗智斗勇中,反侦察能力与日俱增。

于是,看到进化版2.0:“西安多所小学发演出劵 市教育局:不允许商业广告进校园”(4月8日《华商报》)。这是日前爆出的西安小学联合校外演出方,推出套路演出券的后续。官方态度不用问,自然是全国统一,严禁严查,决不允许。

只要查实,该咋处理,应有可沿袭的执法依据。而此事看点恰在于此,这个套路,虽不新鲜,但也确实不是以往那种直白直给的路数。学校发券,家长自愿带娃去看,名义上不强求。但,券面写明“观后感作业”。不观自然无感,无感作业难办。这个“自愿”,就要打引号。

除捆绑销售套路,还有票价猫腻。明面说一票两人,学生免费。若真小孩独看,也非免费而是所谓半价。再者,实地探访发现,相较学校集中安排的两天,此前票价只有这两天临时价的一半。也就是“提价再打折”电商大促游戏。何况直接提价一倍,根本没有所谓免费一说。而这种包场,自然会将平时无人问津的偏远垃圾座区,也打包全售,自然低质高价,观看体验极差。

最后,校方与票务发方利益关系值得存疑。数十所学校,签到处“正”字记录下的到底是何密码,只有交易双方清楚。一方是所谓“老师没有收取利益”,一方是几乎全体学校联动,自觉配合,纷纷默认票面的“作业”捆绑售票营销,这背后诡异之处,很难解释。

记者都能看出异样,主管部门不难调查吧?如果这都“没利益关联”,那离下次不用费心伪装的3.0版亮相,也就不远了吧?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