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艺术的交汇融合 四川画家刘正兴与英国画家大卫“坐而论道”

封面新闻 2019-04-04 13:23 34211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近日,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剑桥市旅游局副局长菲利普和皇家水彩协会前主席大卫、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员王子岚应邀做客北京松竹草堂,和从成都专程赶来的著名画家、成都市美协主席刘正兴展开了一次充满哲学意味的艺术对谈,双方讨论的主题是“中西方绘画写生的分歧与融合”。松竹草堂的主人、著名书法家刘正成作为主持人也向对话嘉宾进行提问。坐而论道结束后,意犹未尽的两位画家还现场作画互赠对方,刘正兴作的是水墨山水《孤帆远影碧空尽》,而大卫也用毛笔给他的这位中国朋友画了一幅生动的肖像画。

大卫·帕斯凯特(David Paskett)是英国著名画家,英国皇家水彩协会前主席,英国皇家水彩画协会(RWS)成立于1804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负盛名的水彩画协会。据了解,大卫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常前往中国绘画写生,这期间他完成了一系列充满东方风情的风景画,这批作品也让不少西方观众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刘正兴则是四川画坛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用画笔描绘巴蜀大地的山川与人文景致,最近十多年来,他因长期在藏区创作而被人们称为“天路画家“。和大卫一样,刘正兴也擅长写生,因此这次两人的对话就颇具意义和学术价值。

大卫作品

大卫作品

大卫作品

在正式对话之前,主持人刘正成就问了大卫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水彩画发明于英国,而水彩画很多就是画写生风景。大卫先生为什么到中国来画画,是不是对英国的风景已经太习惯了,觉得中国的风景更吸引他,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到中国来画了这么多年的风景画?”

大卫作品

大卫作品

大卫说:“我在早年的画里面喜欢画一些静物,特别是那些器物,就是生产工具这种东西。在英国其实有一些类似的东西,但是到了中国以后,看到这些东西所呈现出来的环境和使用的这些背景有很多的中国的元素,这些东西令我非常感兴趣。

到中国来写生的话,我很少关注一些旅游景点。我想看一下中国老百姓真实的生活,比如说老百姓用的这些普通的生活用品,他是怎么样摆放的,锅碗瓢盆什么这些,包括那些农民工用的那些东西我非常感兴趣。我就是希望看到这些东西以一种真实的面貌来进行展现。所以我经常跑到一些小街小巷里去写生。”

大卫表示,自己在中国这三十多年的写生创作也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和巨变。“中国人的生活当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但是其实你仔细观察,不管是新的东西、旧的,它相互之间相互联系的故事非常有意思,而且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人的生活变化得很快,所以画画的时候、写生的时候要拍一些照片,因为很可能会转瞬即逝。”

刘正兴

刘正兴在聊起自己的写生情结时说:“我从十多岁开始写生。热爱绘画的原因是喜爱大自然,因此一直在自然中获取灵感。我画画一直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就是一步一步地不断地在变化,不断地在深化。一开始注重形似,随着年龄的增长,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了,画更多注重一种神似,就是把内心世界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这就是我这几十年绘画的重点。”刘正兴还向大卫介绍,自己现在一年大部分时间在青藏高原、在大山里面画画,“我寻求的不是那种具象的风景,而是风景对内心冲击后产生的感动。“

刘正兴作品

刘正兴作品


刘正兴作品

刘正兴作品

刘正兴不仅画水墨山水,同时也画油画,这让大卫非常好奇,“您在两种绘画方式进行交换的时候,它们会不会给你不同的灵感?就比如说你画油画的时,有没有把中国画的那些想法能够融到油画里边,画中国画时,其实油画那些技法也融入进去?“刘正兴回答:“这个是一定的,如同您在中国来画水彩画,也有中国的元素在里面,所以西方水彩和东方韵味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整体。”

刘正兴作品

刘正兴作品

对此,大卫表示非常认同,他说自己最近的一系列西画创作中多少都融进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比如他刚刚在希腊完成了一幅画,最初看不出来画了什么,其实仔细看就是有很多的马在奔跑。“整幅画就是一匹马在走一条山路,爬上山,也是借助于中国画的理念。”

随着时代发展,西洋画和中国画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交汇与融合。刘正兴认为,融合是必然的,融合也是肯定的。“因为融合不是主动融合,而是你不自觉地在生活中的感悟、你的感受自然地融合进去了。所以说融合是积极的,也是进步的。未来的时间,未来的世界是融合的,经济是融合的,艺术更是融合的。所以融合不要怕,融合得越多,艺术的感召力越强。”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