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在德国遭遇学术侵权的中国女科学家:做到更好才是对质疑最好的回应

封面新闻 2019-04-03 18:34 31630

封面新闻记者 宁宁

今年2月,德国《图片报》发布了一则消息,称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发明了一种可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血液检测HeiScreen技术,并表示这种血液检测今年即可面市。

消息一出引发德国学术界、媒体圈与社会的热烈讨论。不过,3月29日,德国《明镜周刊》发表名为《乳腺癌:海德堡奇迹测试的童话故事》的报道却像一个地雷,将该技术台前幕后的曲折发展过程炸出水面。

德国《明镜周刊》发表名为《乳腺癌:海德堡奇迹测试的童话故事》的报道

4月3日凌晨,被卷入其中的中国科学家杨蓉西在朋友圈写下了一段话:“事情过去刚好两年整,万万没有想到会在德国媒体的调查下重见天日,也算是最终给我和我同事们全心以待却不得不放手的MammaSreen一个交代了。这个事情非常意外,也更觉得头上三尺有神明,人需心存敬畏,坐端行正才能长远。”

浮出水面

2月21日,德国海德堡大学公布了HeiScreen乳腺癌筛查项目,由海德堡大学泽恩(Christof Sohn)教授及其学生舍特(Sarah Schott)教授主持。

HeiScreen称是第一个适用于乳腺癌的液体活检技术,通过检测15种不同的血液生物标志物(甲基化标志物和miRNA),对受试者的乳腺癌患病情况进行分析。

海德堡当地媒体《莱茵内卡报》对此项目进行了跟踪报道。不过该报记者发现HeiScreen项目并没有相关的科研论文发表,也缺乏同行评审的临床项目,多数专业人士都难以认同。

持质疑态度的还有《明镜周刊》。据中国科学报此前报道,十几天前,正在南京医科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杨蓉西收到了一封来自《明镜周刊》的邮件,发来邮件的该刊记者称发现“轰动世界血液测试乳腺癌”项目与杨蓉西两年前在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主持的MammaScreen乳腺癌早期诊断项目相似度极高,故发邮件来确认事件的真实性。

“其实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就对我说这不是你之前一直在做的东西吗?”,杨蓉西对封面新闻记者表示,自己一直都没有主动说起直到近日实在太多人来问才决定不再沉默。

杨蓉西说,到目前为止,海德堡大学没有任何人和她联系过,“据我了解,对德国媒体的质疑,海德堡大学也没有做出任何官方回应。”

MammaScreen项目

2006年,杨蓉西来到德国,在海德堡大学先后获得细胞生物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0年,她继续留校进行博士后学习并专注于乳腺癌液体活检的相关研究。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后,海德堡大学设立了MammaScreen课题组,杨蓉西担任独立PI,成为该校医学院唯一的华人独立课题组组长。

MammaScreen项目组成员,杨蓉西(左二)

项目组一经成立便获得了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86.6万欧元的高科技创业扶持基金。对于这点,杨蓉西在采访中对后来被医学院解除职务充满了困惑,“因为我做的项目都是申请的政府资金支持,完全没用医学院的钱,谈判破裂就解除我的职务是不合理的”,她表示。

谈判破裂似乎成了后来一系列事件发生的触发点。直到现在,杨蓉西回想起来依然觉得“虽然有疑问,但结果不至于如此”。

据媒体披露,2016年下半年,国内企业博爱新开源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开源)找到杨蓉西,希望能对MammaScreen项目进行投资。这点符合MammaScreen项目组最初的设想,杨蓉西一直希望项目能在中国和德国同步发展,于是就接洽了国内的相关投资机构。

与国内机构之间的谈判过程很顺利,注资金额和股权分配也已基本谈妥,然而项目进程却卡在了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谈判上。由于杨蓉西是在海德堡大学完成的研究,所以相关的成果属于职务发明,进行商业化必须通过海德堡大学的授权。

不过,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在谈判中表现得十分强硬,在许多人看来提出的要求并不合理。那么,杨蓉西为何都接受了呢?

“当时谈判是在一个勉强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关键是要是我们不同意的话,这个项目只有彻底放弃了”,她表示这是一个核心专利,如果不接受的话项目就做不了了。

她还考虑到了时间,“作为创业而言,时间很宝贵,我们已经谈了半年了,没有多的时间再谈了。”

但是,突然间,双方谈崩了。

除了之前感觉有些不对劲外,杨蓉西没有对谈判产生怀疑,只当成谈判中的一些技巧罢了,“商务谈判中各方使用一些技巧是可以理解的”,直到谈崩了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只是觉得谈成了对方获得的利益会很大,但崩了对方其实也没任何损失。

她还没想到的是,谈崩后自己会被撤销职务。

2017年4月,杨蓉西照例去项目组上班,但到门口时,却发现门禁卡失效了,自己被挡在了办公室门外。后来,她收到了海德堡大学附属妇科医院院长泽恩的邮件通知,被告知已经被撤销了MammaScreen项目负责人的职位,该职位由舍特接替。

“没有想到会被撤销职务,这完全不应该发生的,尤其是我的经费并不来自于大学”,杨蓉西说道,“我没有用学校的钱,有什么理由能撤销我呢?”

此外,她表示自己也从未收到任何专利收益。

杨蓉西随后退出了项目,并于2017年6月离开德国回国,她创立的MammaScreen项目组也被解散,所有团队成员相继辞职。令她意外的是,导师芭芭拉·卜文科的实验室也被占用,课题组面临关闭的危险。

“我去年去德国拜访导师时才听说的。我导师的实验室后来被占用了,任何关于项目的进展也被封锁了,还要求导师把所有的实验样品也交出来供他们使用,导致导师的课题组完全没办法工作”,杨蓉西表示。

HeiScreen项目

2017年下半年,泽恩、舍特以及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成立了“HeiScreen”公司和“HeiScreenNKY”公司,国内企业新开源依然为其注资。

杨蓉西表示自己早前接洽的新开源从始至终都没联系过她,共同成立公司这件事她是2018年才知道的。

HeiScreen项目负责人舍特(左)和泽恩(中)

2月,HeiScreen技术被公开宣布后,德国媒体质疑“在原来成果的基础上完全没有任何创新。”

杨蓉西也而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就目前来说,HeiScreen项目没有任何的文章发表,也没有新的专利申请。此外,他们宣布的分子标注和我当时的数目是一样的,并且在适应症方面也和我当时做的是一样的。根据这种相似度来看的话,大概两个是一致的东西。”

面对质疑,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没有做出官方回应也让人产生怀疑,正如杨蓉西反问道“他们为什么不对外界的质疑做出反应呢?”

那么,除了研究人员不同,HeiScreen与MammaScreen有什么不一样呢?

“目前没有看到有什么不一样,不过现在没有接触到内部的人,没有直接的证据。不过从相似度来看,HeiScreen项目存在高度的一致。此外,该项目还宣称是从2011年开始进行的,正好是我开始着手做的时间。他们提到了早期文章发表,但这些都是我的文章”,杨蓉西表示自己离开时被要求交出了全部数据,所有研究进展都向她封锁了。

此外,她指出,现在HeiScreen项目的两位负责人都是外科医生,不是研究人员,完全不做任何研究。

着眼当下

虽然现在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杨蓉西的学术成果被侵占了,但德国媒体与杨蓉西本人都强调了两个项目间的高度相似性。随着事件发展,要是一旦被证实侵权,杨蓉西会采取维权手段吗?

“总体来说还得看事态的走势,进行跨国维权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涉及到不同的法律、规范和流程,而且需要团队的支持,不是我一人就能完成的”,她表示。

她强调把眼下的事情做好,甚至做到更好才是对各种质疑最好的回应。“往前看,往前看更重要。”

2018年,杨蓉西注册成立了腾辰生物,对于团队目前在做的研究她表示一切进展顺利。

“目前在做的项目已经在开发新的分子标志物,核心在于新的诊断标志物,在知识产权上与德国项目在做的完全没有冲突和争议”,杨蓉西虽然不便透露目前的研究进展,但表示“效果要比德国的好”。

(部分资料综合中国科学报 )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