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晒”出花节账单:游客每年增长6%

封面新闻 2019-03-30 09:09 41566

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田雪皎 摄影报道

芳菲三月,四川各地花节轮番上演。离成都最近的龙泉驿桃花节已经举办33届,算是“老牌”花节,成都周边樱花节、梨花节举办十届左右的县(市、区)并非少数。新闻报道中,办起首届花节的县(市、区)仍在不断涌现,昭化首届桃花节、安州首届油菜花节、乐至凉水首届梨花节、罗江区首届油菜花节等,不少县城,整个三月被数场花节承包。

“花节”层出不穷,县城花儿艳丽绽放的背后,奉献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文旅盛宴?交出的是一张怎样的花节账单? 3月29日,封面新闻记者选择离成都和重庆车程均为一小时的资阳市乐至县进行调查,花节近几年才在这个县城兴起。走过整个3月,经历桃花、梨花、李花节、油菜花等4个花节,这个县交出了怎样的账单?

村民算帐

小小农家乐  花节7天增收1万元

3月29日,乐至县劳动镇帅乡休闲园农家乐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而10天前的3月18日,随着该镇第六届梨花节开幕。在距离会场2公里外的这个小小农家乐,却人流涌动,农家乐的主人陈世国格外忙碌。

“我们平时主要接待到陈毅故里景区的游客,梨花节开幕了,很多游客过来吃饭。”陈世国说,平日里他只需要迎送一下客人,一到花节就要帮厨师做菜,帮服务员端菜,他倒成了农家乐的“全能选手”。

陈世国掰着指头一算,花节举办7天,他的农家乐平均每天接待游客8桌,按照每桌300元的标准,一天收入2400元,7天收入超过1万元,是平时的两倍。

2009年,陈世国在家门口经营起这家农家乐,主要接待前往陈毅故居参观的游客。2014年,首届梨花节开幕,但对于陈世国的生意来说,却没有什么变化。

“前面两届,来看花的游客比较少,而且当地村民居多,没能辐射到我们农家乐。”在陈世国的记忆中,变化从2017年开始。当时,从梨花节会场过来的游客,和陈毅故居游览的客人“打了挤”。虽然一次只能接待10桌客人,可当天就给陈世国来带了3000多元的收入。

“发现花节确实是机会后,我们立即装修升级,扩展到30桌的接待能力。”陈世国十分得意,这几年平均来看,7天梨花节,他们增收都在1万元以上。

流动小贩

关掉门店围着花节转圈圈 一天最多可卖上千个锅盔

花节举办地村民算着账,围着花节“转圈”的小商贩,也账目清楚。汶川地震为灾民送去自家锅盔的陈志刚,在乐至县内小有名气。3月29日下午,他正在收拾工具,准备到金堂的樱花节上卖锅盔。

“最近几年,我一般都会去赶花节。”陈志刚介绍,因为来的游客普遍比较多,生意比驻店好做得多。

3月18日梨花节、20日李花节,都有陈志刚制作锅盔的身影。在一周内,陈志刚带着工具和助手,跑了乐至县的两个“花节”。

“今天2月份,我就把广场附近的门店关了。3月,开始赶花节。”陈志刚说,因为油菜花节和梨花节时间太近,没办法两边兼顾,所以目前只跑了两个花节。

陈志刚的锅盔,因为制作工艺和产品大小的不同,从5角到30元,共有10多个价位。陈志刚在城里的锅盔店,每天能卖近400个,到了花节的现场,最多一天能够卖出近千个,收入能有3000多元。

县城账单

花节增长到5个 游客量每年平均增长6%

“举办这个花节,是对乐至全域旅游的一个丰富,也能带动乡村振兴。”乐至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余志莲对花节的“大数据”了如指掌,除了举办10多届的桃花节,乐至县目前还有油菜花节、梨花节和李花节,以及夏季的荷花节共5个花节。

余志莲抛出4个数据:每年6%的游客增长率,每年10%的旅游收入增长率,桃树种植面积增长到500亩,梨树栽种也有2000亩。

余志莲说,虽然乐至的花节规模比不上其他地方的老牌花节还有差距。但是有成渝黄金分割点的区位优势和遂资眉、渝蓉高速的交通优势。在桃花节举办的情况多届的基础上,乐至其他乡镇村也举办花节,是看中了花节带来的人气和带动,村民摆点摊卖土特产、搞接待,都可以增收。

“今年四个花节的举办,吸引了30多万游客,旅游收入8000多万元。”余志莲晒出乐至的“花节账单”,她以油菜花节为例,仅核心区两个村办花节的收入,全镇人均都有30多元。

评论 1

  • 三虎 2019-05-12

    生意兴隆,幸福长久!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