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之道·名家专栏(16)|刘笑伟:宽窄由心

封面新闻 2019-03-29 15:00 34232

文/刘笑伟

/名家简介/

刘笑伟。罗乐/绘

刘笑伟,1971年出生,河北石家庄市人。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现任《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大校军衔。1990年3月入伍,历任学员、排长、参谋、干事、科长、副站长、秘书、副主任等职务,管理学硕士。先后出版诗集《美丽的瞬间》《表情》《想像力》《歌唱》《刘笑伟抒情长诗选》,长篇纪实文学《梦醒时分》《世纪重任》《震撼世界的和平进驻》,长篇纪实散文《又见紫荆花儿开》《情满香江》《边走边看》,长篇政论体散文《中国道路》等14部著作。曾获第七届、第九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和第十一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全军抗震救灾题材文艺作品评奖优秀作品奖,多次获得《解放军文艺》年度优秀作品奖。2009年被《诗选刊》评为首届“中国十佳军旅诗人”,2017年在新诗百年全球华语诗人诗作评选中被评为“百位最具实力诗人”。


漫步于春光里,才蓦然发觉:春天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早。仿佛每一株植物、每一片叶脉、每一瓣花蕾里,都隐藏着一粒春天的种子,只要春风一拂,便迅速萌生出来、绽放开来、流动起来,谁也挡不住。

不禁想起自己多年前写的绝句《春日三题》之一:“寒去冰融三月时,春风细漫杨柳枝。惊觉柔柯发嫩芽,方悔今岁觅春迟”。其实,寻觅春色是不会迟到的,每一天、每一时刻都会有新的发现。

散步间,对人生似乎又有了新的感悟。原野是宽的、大道是宽的,我在其间无碍前行;楼宇间的小巷是窄的、林间小道是窄的,我同样在其间无碍前行。

其实宽也好,窄也罢,都没有影响我的行进。因为人的躯体实在谈不上有多“宽”,只要宽度盈尺,就不会有大的障碍。即使遇到更窄的地方,只要不是死胡同,稍微侧侧身也是可以通过的。

于是,便想起了朋友圈里的一句话:人生除了生死,全是小事。还有一句:只要自己不趴下,没人可以把你打倒。

人生是有哲学意味的,“宽窄之道”便是其中之一。闻说成都有个宽窄巷子,虽没去过,但那里定是一个明智慧、养心性的所在。设想在这样的春光里,在宽窄巷子的树荫下,泡一壶竹叶青,品茗听风,虚度几日光阴,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千余年前,蜀人苏东坡曾与友人泛舟于明月之下,且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东坡与友人有一段对话,事关蜉蝣天地、沧海一粟,事关山间明月、江上清风,是具有人生真味的。从“变”与“不变”两个角度“而观之”的赤壁对谈,不正如宽与窄,成为感悟人生的两个维度吗?

其实,人生的宽与窄,生活的苦与乐,都是由心衡量的,都是由人把握的。人在成功之时,即是人生行至“宽”处时,这个时候不要被胜利所陶醉,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多想一想人生的艰难与不易,这样才会保持清醒的头脑。

从另一个方面说,人在失败之时,即是人生行至“窄”处之际,这个时候不要被痛苦所左右,不要被挫折所吓倒,要多想一想人生之“宽”,想着所有的失败不过是向成功转折的契机。这样才会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旷达,才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朗。

行进在宽窄之间,是人生的常态。宽与窄,并不是固定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在宽处要记得窄处的艰辛,在窄处要想到宽处的豁达。行在宽处不觉得宽,行在窄处也不觉得窄,是需要人生智慧的。

世界是有规律的,或者说是有“道”的。人生亦是如此,同样是有方式方法的,“宽窄之道”就是一条重要的方法论。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宽窄同样具有对立统一的哲学意涵。

说到方法论,还是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来说,似乎更显实在一些。关于人生的宽窄之道,这些年来,我的体会有三条。

待人要“宽”,对己要“窄”。这句话不难理解,说起来也很容易,但做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常常想,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要多看人家的优点,多理解人家的难处,让别人感到和你相处空间是宽的。

所以这些年来,在工作中我结交了很多朋友,却没有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敌人”。大家在工作上都是相互补台,没有相互拆台的。但对待自己,则要“窄”得多。古人讲每日“三省吾身”,大抵是不错的。

有一段时间里,我要求自己每天必须读多少书、写多少字,并且坚持了很多年。都说文人相轻,我则相反,没有“轻”过任何作者,对每一位作家都由衷地发现他们为人为文的长处。

这些年来,我从一名业余的写作者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并在2016年中国作协九大时,成为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对别人宽,对自己窄,反而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生存、发展空间,或许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吧。

穷时宜“宽”,达时宜“窄”。此处的穷与达,与古人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人生在不得志的时候要对自己好一点,在得志的时候,则要对自己很严格。

年纪轻时,既无地位,更无名气,这个时候我对自己是很“宽”的。每次收到稿费,必下馆子美餐一顿。特别是遇到困厄之时,则待自己更好。世纪之交,我在南国的军营遇到了生命中一段灰暗的日子。主要是转换了工作岗位,工作上存在诸多不顺。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反而待自己如上宾,每天游泳养生,每天写稿怡情。在此期间,我写下了后来获得“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二等奖的诗集《歌唱》,写下了获得“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三等奖的中篇小说《放牧楼群》。

逼仄之地,反而成为广阔空间;逆水行舟之际,反而成为人生精进之时,我想,概是逆境时待己之“宽”的缘故吧。担任领导职务、有了一定名气后,人生也就到了所谓的得志之时。

这个时候,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对待自己一定要“窄”,无论是做人做官做事,都要格外小心翼翼。对待别人的赞美,也要有正确的判断。

我想,四川人巴金写下《随想录》之时,正值他人生得志,但他反其道而行之,待己异常之“窄”,写下那么多反思的文字,显然是得了“宽窄之道”的真谛。

思路需“宽”,行动需“窄”。军事学上有个名词叫侦察,是为查明敌情、地形和有关作战的其他情况而进行的活动。通过周密的地面侦察、空中侦察和海上侦察,经过综合分析判断,最后才会制定出对敌的行动方案。

人生亦是如此。比如,对于一位作家来说,书可以读得很“宽”,但写作一定要“窄”,写自己熟练的体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做事之时,也是一样的。你可以预设很多种预案,想到很多种可能,考察方方面面的因素,但一旦定下来,就要找到“突破口”,一直坚定不移地做下去。

近30年来,我工作换了多种,职务也一直在变化,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读书与写作。这就是我所说的,行动需“窄”。人生需要漫游,更需要一个方向;视野需要开阔,更需要聚焦。把精力集中到一个方向上,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我曾经讲过,任何一个业余爱好,只要坚持十年以上,必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由于自己入伍近30年来,一直坚持业余写作,2016年金秋,我有幸出席了中国作协九大,并当选为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7年2月,中国作协书记处研究并通过了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名单,我也忝列其中。这是多年之前开始业余写作时,自己从不敢有过的梦想。

春光里漫步,想起了成都的宽窄巷子,想起了苏东坡诸多描写春天的诗句,这看起来是偶然,其实也蕴含着必然。从宽窄巷子到宽窄文化,再到宽窄哲学、宽窄之道,实在是一个巧妙的连接。

天才诗人苏东坡,本在苏杭这些“天堂之地”任职,却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算是行到了人生的窄处,可他并不在乎,心是宽敞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能写出这样的词,人生便无风雨和阴晴了。

东坡晚年,因新党执政,更被贬到惠州、儋州,但他依旧吟出“此心安处是吾乡”,平静地迎接命运的安排。在海南,他写下“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这样的诗句里,饱含着诗人人生的豁达、宽窄的平衡。这是一种非常炼达浑厚的人生境界。

老子曾说过,“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成都的老话也说过:“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在明媚春光里想起这些话、这些事,实在是妙不可言。

由此看来,“宽窄之道”不仅是成都的文化名片,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哲学和人生境界。

人生是有境界的,没有了宽窄之分,便是人生的大境界。

评论 1

  • 路过蜻蜓 2019-03-31

    看透了的👍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