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评|李后强:苍茫乾坤起霸才——评杜阳林《龙鸣剑》

封面新闻 2019-03-22 10:50 37442

李后强/文

孙中山先生是这样评价四川保路运动的:“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先生又言:“四川保路同志会与保路同志军实为吾党辛亥革命军兴之始。”在四川,只要说起1911年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无论老少,都能神态激昂地讲上几句,就连生长于蓉城的儿童,都能奶声奶气地告诉你:“老师说了,成都人民公园里,有一个高高顶儿的纪念碑,就是纪念保路运动的。”

时光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川人从未忘记过“保路运动”,这是一段荆棘艰难、血泪前行的路,无数英雄倒下了,但他们并没有被无情的历史吞没,而是化为了精神的丰碑,至今仍在引领和鼓舞我们。比如,同盟会会员龙鸣剑,他带领保路同志军,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以同盟会会员为首的荣县军政府,这是在武昌起义之前建立起来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地方革命政权,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也为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回望1911,在这一年的四川保路运动中,涌现出的风云人物有很多很多,以不同人物为原型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也数不胜数,杜阳林为何会最终选择龙鸣剑,作为小说的“第一主人公”呢?到底龙鸣剑身上哪些特质打动了他,或者说作者与笔下主人公之间,有着怎样的精神默契,在创作中才达以思想同频、脚步一致呢?也许,究其根本,便是“文武兼济”四个字。

如果非要在四川保路运动中找到一个“转捩点”,以我个人之见,可以将1911年9月发生的“成都血案”,视为一个重要节点。1911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诡称北京电报有好消息传来,将保路同志会的领导人蒲殿俊、罗纶、颜楷、邓孝可、张澜等人骗进督署,进行诱捕关押。第二日,消息传开,参与保路运动的数千名请愿的民众涌向督署院,向赵尔丰请愿,恳求放人。赵尔丰面对手无寸铁的群众,竟然下令开枪镇压,一时间,闪电雷鸣,大雨滂沱,枪声与雷声响成一片,倒下的几十个无辜民众,他们的鲜血与雨水混流成蜿蜒的红色小溪……对督署外被枪杀的平民百姓,赵尔丰还下令三日内不准收尸。

这便是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正因为赵尔丰如此倒行逆施,置黎民苍生性命于不顾,采用极端血腥的屠杀手段,反而激起了川人骨子里的血性,就在成都血案发生的第二天,各地同志军便纷纷揭竿而起,猛扑成都。如果说,在这个血色的九月之前,四川保路风潮还是同志会的“文明争路”,采取的手段也温和有序,在这之后,便演变成了全川同志军的武装大起义。而龙鸣剑,堪称冲在最前方的“第一杆枪”。

龙鸣剑是习武之人,他身上有着武术大家特有的刚直、勇敢、热血、单纯,在小说《龙鸣剑》中,当龙鸣剑从同伴那儿得知成都血案之后,赵尔丰下令全城戒严的消息,他是怎样的反应呢?只见他“弹动这剑身,慷慨悲歌起来:风萧萧兮锦水寒/血染蓉城兮摧心肝/丈夫雄飞兮绝四海/青云直上兮斩楼阑/君子不计安危兮/拍吴钩而挥长剑/扫平阳霾兮辉日月/粉身碎骨兮何所憾”。这段歌词写得特别美,我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朗朗上口,激昂慷慨,既悲壮又优美。

这说明什么呢?作者笔下的龙鸣剑,是个文武兼修的伟男子,绝不是头脑发热才投身革命的莽夫。因为历史文献记载,龙鸣剑这个“骑白马、挎短枪、挥长剑”的战斗英雄,仿佛身体里“武人基因”更多一些,但真正的龙鸣剑,他是个刚柔并济、文武双修之人,文人情怀并不逊色于他人。杜阳林在塑造这个小说人物时,参考了大量史实,既尊重龙鸣剑在世短短34年的英雄生平,又写出了一代豪杰的细腻柔情,诗心如醇酒,使得笔下人物栩栩如生,立体而生动。

既勇毅又细腻,既热血又柔情,是龙鸣剑的鲜明性格特征。乾坤苍茫,歧路艰难,想那荣县龙鸣剑,九岁丧父,读书勤勉,十九岁举秀才,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堂深造,因揭露学堂腐败现象,触怒校方而被开除学籍,后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攻读法政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投身于推翻清廷的革命活动。他的人生轨迹,原本是中国文人最常见的“读书致学求仕”之路,但在面对满目疮痍的现实时,他冷静而理智地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看起来更为激烈动荡的革命之路。

作者杜阳林也拥有一个艰难贫苦的童年。幼年失怙,小小年纪便尝到了世间万般辛酸,面对困境,他从未退却,而是选择不断强大自身,去学习、充实、汲取、饱满,以百折不挠的勇毅之心,直面苍凉苦痛。这也许是为什么成年后的杜阳林,因为多年来从事文字工作,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儒生”,但交往久了,会发现他骨子里有十分坚毅顽强的“武人性格”。杜阳林现在早已从传媒业跨入商海打拼,他在商场上运筹帷幄,更将“文武”性格豁然贯通,如侠士般仗义,亦如诗人般敏思。

1911,风云激荡,乾坤苍茫,霸才若晨星,照亮黑夜迎来黎明。龙鸣剑,他和矗立在成都市人民公园内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一样值得被永久纪念,他将34岁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遥远的1911年,留给了慷慨激昂的革命事业,无怨无悔的壮怀激烈。在历史的茫茫大海中,感谢作者与龙鸣剑这二位“文武兼修之人”的精神相遇、相知,写下了《龙鸣剑》饱含深情的一笔。

(李后强  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评论 4

  • 曲山季甲 2019-03-23

    评的是人,还是书?

  • 神鬼未生 2019-03-22

    只要是大剑,那就是神圣的

  • 梦奴 2019-03-22

    这个文,写得很好,人气也很旺,我记得作者你不是来过一次了么...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