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评|梁平:诗意抒写的中国历史——序杜阳林诗集《历史的记忆》

封面新闻 2019-03-21 15:00 36005

梁平

这么多年,我身边朋友几乎都和杜阳林多有交集,名字听熟了,谋面还是最近的事,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这次聚会算是把名字和人对接上了,性格沉稳而本真。

我知道他头上曾经有“十大名记”的花冠,之后下海经商,摇身一变,成了打拼商场的老总。身份的改变对于他无关重要,重要的是,他骨子里没有改变中国士大夫的儒雅与博爱,一直怀揣古典诗意行走江湖。

《历史的记忆》是杜阳林数年积攒下来的他的第一本诗集,诗与词的古意抒写,或壮志激昂、或悲怆沧桑、或旷达自然,使我时常浮现黄仁宇《中国大历史》里那种回避通史,而以“大历史观”推进方式呈现的中国历史。

或许是杜林阳巧妙地吸收了这样的推进,让我们在诗集《历史的记忆》中看到诗人删繁就简,深入浅出,以诗词的文本重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记忆》以时间为轴线,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伏羲制规”开篇,拉开了气势磅礴的历史大幕,诗人从神话传说故事中取材,七言律诗,竟能勾勒其画面,传递其故事,表现其精神,信手拈来,多有可圈可点之妙:如“十轮红日昊天悬/天下稻禾尽枯干”(《羿射九日》),“滔滔白浪拍苍穹/炎帝女儿淹水中”(《精卫填海》),诸如此类,为读者营造了极强的画面感。

悠悠大中华,上下五千年,从盘古一直讲到了“1949”,尤其本书收尾的最末两句:“里程碑载新时代、昂首开天写锦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构成全书首尾呼应,两个“开天”,气势恢弘,意味深长。

在我看来,本书有一个鲜明的艺术特色,便是“读诗而知史”,按照朝代更迭来划分,诗人共列出了“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大唐帝国”“五代十国”“两宋”“元朝”“大明王朝”“清朝”“中华民国”等篇章,稍加叙述介绍,简明扼要,可以说几乎任何层面的读者,都能轻松阅读。

在每个历史阶段,诗人书写了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当时最为发达、代表了朝代极高水平的艺术成就。“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助禹立大功”(《大禹治水》);“茅庐三顾求贤达/一朝隆中见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助禹立大功”(《大禹治水》);“茅庐三顾求贤达/一朝隆中见诸葛“(《隆中对》),这是写历史故事;“七国纷争天下乱/六国消亡九州平”(《秦统一货币》),“关东岛本使阴谋/借机侵华求‘共荣’”(《九一八事变》),这是写历史事件;“杨家女儿初长成/姿容丰美恰妙龄”(《杨贵妃得志》);“可汗英雄铁木真/统一草原平纷争”(《成吉思汗》),这是写历史人物;“彩塑壁画夺天工/四百余窟景象隆”(《敦煌莫高窟壁画》),这是写大唐之艺术瑰宝;“《牡丹亭》中歌丽娘/醒后衣物尚留香”(《戏剧与志异》),这是写经典戏剧,传世不衰,至今仍有大量拥趸。

我们不可回避一个事实,这是一个写作和阅读都追求“快餐化”的时代,这个时代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碎片式阅读”,要让他们沉浸于书海典卷,“啃”大部头的著作,实在是强人所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让人心痛的事实。但是,“微博时代”“微信时代”,或名曰“新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口味”也许更偏重于以凝练简短的字句包容更大的信息量,这也是我们不能够改变的。而杜阳林“以七言律诗写史”的独创方式,也许会给更多的读者带来方便,对于诗人而言,也许是某种意义上走了一条探索创新之路,社会和读者接纳与否我们拭目以待。

作为我,乐于把自己阅读的愉悦分享给大家,更期待《历史的记忆》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杜阳林能静心沉潜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字字心血地打造他的“律诗王国”,这是对于历史的礼赞,对古雅的复归,对文明的传承。也许,这就是杜阳林这本诗集的魅力吧,既“旧”又“新”,既传统又现代,字里行间,都呈现了诗人的知识储备,有独特的思考、艺术的把控和洋溢的诗才。是为序。

2019.3.7于成都

(梁  平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

评论 1

  • 572fm41 2019-03-24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