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背后的工匠 全国人大代表刘加军:建议厚植大国工匠土壤

封面新闻 2019-03-10 21:15 41890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柳青

55岁的全国人大代表刘加军说,自己“一辈子只从事了一份职业,干了一个工种”,他还不太习惯有人称他为“大国工匠”,虽然早已是名副其实的“金牌技师”和业界知名的“钢铁裁缝”,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名来自一线、普普通通的铆工。

面对记者,他更习惯这样介绍自己:刘加军,中国能建北京设备公司磨机事业部金属结构车间铆工二班班长。

全国人大代表刘加军:建议厚植大国工匠土壤

刘加军所在的北京设备公司始建于1952年,至今已有67年历史。在这个见证了新中国电力发展的国企,还有一项特殊的荣誉——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作为工匠代表,刘加军也是这个荣誉背后的一份子。

在刘加军眼中,铆工就是“铁裁缝”。“在做磨煤机、干燥机的钢材上画线、切割、组装,把原材料钢板、钢管变成电力建设使用的产品。铆工工作精度要求非常高,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废件”。参加工作35年来,他的所有努力,都奔着产品尺寸“零误差”而去。

2018年,他带领的铆工二班被命名为“刘加军班”。如今,“争做青年工匠,生产优质产品”已成为这个团体的共识。也是在这一年,刘加军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长年工作在一线,使得他对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解,“目前我国基层优秀操作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储备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也需要老中青三代技能工人共同打造。”刘加军说今年会继续关注高技能工人培养的问题,建议国家厚植“大国工匠”土壤,继续加大职业技术学校的投入力度,开展多方面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青年专业技术后备人才,“希望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

而对于工匠精神,刘加军的理解依然朴实,“我一辈子只从事了一份职业、干了一个工种。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要热爱工作,全身心投入。具体来说,就是要对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都要精雕细琢。”

“一直以来,我们瞄准世界电力前沿技术,生产的磨煤机从最初的技术引进到后来逐步升级转为国产化,如今已生产的7个型号磨煤机,均位于世界领先水平。”刘加军回忆,2018年,他所在北京设备公司开展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500千伏极线断路器等设备研发,“这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最终,项目团队顶着世界范围内没有可借鉴经验的压力,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500千伏极线断路器。”他坚信“这对引领电力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刘加军所在的企业不仅是世界级磨煤机研制基地,还是特高压电网装备、百万级核电母线国产化研制的骨干企业,形成了发电、电网、冶金、建材、化工并举的产品格局,产品和服务遍及世界五大洲86个国家和地区。而近年最受业界关注的,则是他们参与完成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我们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电力和能源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谈及自己所在的集团中国能建,刘加军从新中国第一家电力设计院讲到了第一批火电厂,从万里长江第一坝说到了第一缕核电的曙光,还从第一台百万千瓦火电机组谈到了第一条特高压线路……

置身这样一家世界级企业,如何看待改革创新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及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的作用?刘加军有着自己的理解——改革创新是提升装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强劲引擎。当前,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在部分领域已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装备技术产业,部分能源技术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而从我的层面来说,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需要全身心投入,都需要精益求精,都需要精雕细琢……”

评论 1

  • 半山堂 2019-03-12

    大国工匠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