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第一书记确诊癌症晚期后恳求推迟入院:我要对组织负责

封面新闻 2019-03-08 21:12 38654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摄影报道

“周末回家休息两天,下周一开始又要新一轮的放疗了。接下来将放疗5周,每天2次。现在就是调整好心态,好好养病。”3月8日下午两点,当封面新闻记者见到张晓清时,他刚刚从医院回到家里。两个小时前,扶贫时受过他帮助的邻村的朋友专程赶到医院看望了他。

2017年7月,张晓清是宜宾市商务局干部,本可以正县级调研员身份退休的他,主动要求单位返聘后下派到筠连县腾达镇斯栗村任第一书记。那时,是对口帮扶任务必须完成的日子。

2018年12月11日,离驻村扶贫结束还有20天,60多岁的张晓清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但是他却提出,要等扶贫任期结束后,才入院接收治疗,干好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家属和医生听了后很着急;“癌细胞都转移到骨头、肝脏了,不能推迟了。”

张晓清(左二)和同事冒雨扶贫(受访者供图)

扶贫一年半 写下15万字扶贫日记

“2017年9月4日(周一),‘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己虽然未‘达’,也未装有‘天下’,但人生在世,不能光顾自己,总得体现出应有的社会价值,给暮年留点回忆,给人们留点念想。斯栗村这个平台,16个月多点的时间(派驻服务期限是2017年8月22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但愿成就我想法。”

扶贫一年半的时间,张晓清写下了15万字的驻村扶贫日记,这是其中一篇。他的日记里,记录的都是工作。“没有时间允许我去发感想。”

斯栗村,位于筠连县腾达镇,地处筠连、珙县、高县3县交界处顶古山上,山高路远,一条3.5米宽的水泥公路穿过悬崖进村。全村5个村民小组902人,其中贫困户38户128人,传统种植的经济作物是玉米、红苕。全村劳动力580余人,有220余人全年外出务工,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村。

为群众垫付6.5万的蔬菜收购款、住在没有空调热水器的简陋周转房中、白天忙工作晚上开会加班补材料等,经过他一年半的努力,张晓清行程20000公里、发展蔬菜320亩、争取专项资金37.78万元、建容积10000立方水库、硬化村社水泥公路10.17公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7400元、改造村民危房62户······

张晓清说,他不能辜负组织对他的信任,要对组织负责。

扶贫工作中的张晓清(受访者提供)

为了工作强忍疼痛 脸变形后才去医院检查

张晓清有老的腰伤,天气变化时,疼痛就要发作,但他为了扶贫工作,一直都强忍着。

有一次,为了做好迎检,他在成都开会后连夜开车赶回筠连。当晚上11点过回到村委会时,他的腰部和肩部的疼痛感十分明显,躺下去就几乎无法翻身。但他以为是旧伤复发,就只吃了点止痛药。结果第二天,就疼到无法起床。

村里的同事都曾多次建议张晓清去医院彻底检查,但都被张晓清以“工作忙”为由拒绝。此后,张晓清又坚守上了十多天班,每天靠服镇痛药坚持。

2018年11月底,实在疼的受不了的张晓清,在妻子和同事们的强烈要求下,回城进行了身体检查。而那时,张晓清已经痛到脸都变形了。

暂时从医院回到家休息的张晓清。两天后他要返回医院放疗。(伍雪梅摄)

在宜宾的医院,张晓清做了CT检查。医生看到了报告后,给出“疑似肿瘤”的判断。随后,他们又进行了进一步检查。12月11日,他被确诊为“高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癌细胞已转移到了骨头和肝脏,即癌症晚期。

当不堪病痛折磨移交工作时,他给宜宾市商务局写了一纸扶贫第一书记的工作总结,第一点便是“经市上组织互检,斯栗村已顺利全村整体退出贫困序列。”

评论 1

  • 小伙子去奋斗! 2019-03-11

    向你学习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