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应资助困难学生如何避免“浑水摸鱼”:加强精准,重点督查

封面新闻 2019-02-28 19:21 33326

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

“送炭要送在下雪时,不要拖到三伏天。”

2月28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在谈到如何才能精准资助困难学生时这样表述。

在当天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马建斌发布了《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介绍了2018年学生资助工作进展及成效以及2019年学生资助工作要点。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2018年,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9801.48万人次(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211.07万人次,增幅2.2%。2018年全国资助金额累计2042.95亿元,比上年增加160.81亿元,增幅8.54%。

资助困难学生本是为了扩大教育公平,然而以往也曾经出现过类似于“暗箱操作”和“浑水摸鱼”的情况。如何能把资助款送到最需要的学生手上?

马建斌说,唯有“加强精准”。这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象要精准;二是资助标准要精准;三是奖助学金发放时间要精准。他表示,在标准精准方面,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区不同区域、不同学生的受助需求,要分档资助,让最贫困学生享受最高档的资助;在发放精准方面,因为助学金是学生的“救命钱”,有的学生需要助学金解决吃饭等生活费问题,所以要尽可能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把钱及时、足额地发放到他们手里。同时,为确保精准发放,教育部门还进一步畅通了咨询投诉渠道,包括教育部的热线电话、“中国学生资助”公众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网站等等。此外,教育部还将资助不精准问题、不规范问题、违规问题列入了督查重点。

2018年6月,教育部会用财政部等六部门颁发《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既要做到认定内容、程序、方法等透明,确保认定公正,也要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其中规定,各高校要健全认定工作机制,成立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监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学校要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名单及档次,在适当范围内、以适当方式予以公示。公示时,严禁涉及学生个人敏感信息及隐私。

封面新闻记者从教育部日前召开的2019年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指出,学生资助工作要秉持“做强自身、摸准底数、精准施策、强化育人”的发展思路,处理好机构改革与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的关系,保证学生资助机构和工作队伍稳定;处理好广覆盖与精准滴灌的关系,由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准化管理,切实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处理好资助和育人的关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关于2019年教育财务工作,郑富芝强调,要健全投入机制,落实中央关于财政教育投入“一般不低于4%、两个逐年只增不减”要求,保住投入底线。要优化使用结构,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绩效,保住发展底部。要强化资金监管,压实主体责任,健全监管体系,加强能力体系建设,守住安全底线。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