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大讲堂迎来“落下闳月” 著名科学史家孙小淳25日入蜀讲述落下闳的天文世界

封面新闻 2019-02-17 18:35 40066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春不种,秋无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二十四节气的出现,对指导农业生产生活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把二十四节气纳入中国历法体系的,正是四川阆中人落下闳。

西汉中叶,落下闳应召参加了汉武帝组织的历法改革。他于“地中转浑天”,创制了天文观测仪器浑仪,测定了二十八宿的星度,为新的天文宇宙观“浑天说”奠定了观测的基础。他“运算转历”,制定了新的天文历法《太初历》,其理论、测量、推算及天文常数体系构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汉范式”,成为后世天文历法的典范。

落下闳,一位来自民间的学者,何以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做出如此辉煌的天文学成就?他又怎么会被尊为“春节老人”?原来,这里呈现出来的是中国古代丰富而独特的天文与人文的世界。

孙小淳教授

2月25日晚7点30分,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四川省图书馆协办的“名人大讲堂”,将在省星光大厅举办第六场、也是己亥猪年首场讲座。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国际科学史学院院士孙小淳将开启“名人大讲堂”之“落下闳月”的大幕。

“名人大讲堂”公益活动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名家讲名人”专题讲座的形式,围绕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10位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述阐释,生动活泼地展现历史名人所承载中华精神、优良美德的时代价值。

孙小淳教授

作为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品牌文化活动之一的“名人大讲堂”,立足学术、着眼传承,每月设置一位四川历史名人“主题月”,邀请2至3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于每周一晚固定在四川省图书馆星光大厅开讲。我们围绕首批十大四川历史名人,逐一设置历史名人“主题月”,2018年11月为“杜甫月”,2018年12月为“苏东坡月”,2019年1月为“李白月”,2019年2月为“落下闳月”。

作为一名科学史工作者,孙小淳对汉代天文学深有研究,同时特别注重古代天文遗迹的考察。 他曾带队勘察阆中古城,寻访落下闳故里,既促进了天文考古学的研究,又达到了传播科学文化的目的,同时也促进当地旅游文化的发展。在他看来,《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是中国春节文化的历法依据;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的推算,是中国“月令文化”的科学表达。“落下闳是中国天文学的先师,也是世界天文学的大家。”这次做客名人大讲堂,他将以《经营浑天,运算转历——巴蜀天文学家落下闳》为题,分享他眼中的落下闳。

孙小淳教授

主讲人简介:

孙小淳,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国际科学史学院院士。1984年获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学士学位,1989年获硕士学位。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学位。200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文学史研究,著有《中国汉代星空》(The Chinese Sky During the Han)及60多篇学术论文。现任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执委、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等职。

评论 1

  • 我就是你 2019-02-18

    不错👌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