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魏诗媛:开坛榨菜百味长

封面新闻 2019-02-15 10:55 34635

成都市树德中学高2016级6班 魏诗媛

这是老家农村色彩最丰富的季节:铺满“绿色地毯”的丘陵山地上,身着粉色、米色、蓝色和咖色衣服的姑娘小伙,系有红色围巾头巾的老奶奶、套着耐磨耐脏围裙的老爷爷,有的躬腰挥刀砍切青菜头,有的翻飞着手中的小刀剃除着绿油油的叶子,还有的对青菜头穿串晾晒。

站在坡顶放眼大地,穿梭忙碌的人群与他们身上不同色系的衣服一起,构成了一幅流动的多彩油画。

这也是老家最能刺激味蕾的季节:一排排含苞待放的桃树环绕下,木制的搅拌容器里铺满了腌泡得绵软精道的榨菜,大红的花椒粒、鲜红的辣椒粉、雪白的自贡井盐,以及五香、八角等10多种调料摆放在案板上。一位老爷爷挽起衣袖,手法娴熟地按不同比例抓起各种调料轻轻洒向榨菜,尔后不慌不忙操起一柄磨得油光发亮的香椿木铲子,陡然发力,翻飞搅拌,铲起香出。

微风徐来,食材之香混合着待放的桃花之美,芳香四溢、恬淡亲切,惹人垂涎,让人沉醉。

这是10年前,我随爸爸回涪陵老家过年时,老家留给我的最深刻印象。

爷爷是一名语文老师,当年还未退休,帮着奶奶一起切榨菜丝,重重的菜刀在他手上就像捏了一支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时一样随意随性。

爷爷一边给我讲着故事,一边唰唰唰地切着菜丝,偶尔抬头和我交流时,手上的菜刀也没有丝毫停顿。源源不断的菜丝,像机器切出来的一样,规整,匀称。

与爷爷的聊天中我了解到,涪陵位于长江和乌江的交汇处,2000多年前,这里曾是巴国的国都。生性直爽又不乏幽默的涪陵人喜欢用鸳鸯火锅来形容两江交汇的江面——乌江水的清澈纯净、波澜不惊,与长江的雄浑宽阔、奔腾汹涌,在这里相聚相融,孕育了一代代巴国儿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国文化,也包括传承千年、历久弥新的榨菜文化。

“榨菜的原料,叫青菜头。从播撒种子、移栽菜秧、浇水施肥,到生长成熟,半年多时间里,每一道农活都不敢有半点偷懒。”尽管打记事起,榨菜就成为了爷爷餐桌上的必需品,但提起榨菜,爷爷却是又爱又恨。

“庄稼最能检验一个人是否实诚,工夫下不到家,青菜头的长势就不会太好,自然会影响产量;用心种地,喜获丰收时,即便去掉芭蕉叶子般大小的菜叶,青菜头也依然石头般沉重。靠肩挑背扛,搬运回家,一个季节下来,肩上能磨出几层老茧!”

然而,把青菜头运回家,榨菜的制作才刚开始。

精心剔除菜头根部的菜茎和菜皮,用1米多长的竹签串好后挂在专门搭建的架子上晾晒。当风干到只剩下菜头原重的六成左右,再取下来一个个放入腌菜池里,倒一层风干过的菜头撒一层专用的井盐,一层层压紧压实。最后,用塑料布密封好池口,再压上几块上百公斤的大条石。

腌制期在一周左右,腌好后的菜头是不允许沾生水的,不然就会长霜发霉、变味变质,只能用腌菜时的盐水来淘洗每一个菜头并进行精心修剪,确保每一个都干干净净,清新整洁。

根据不同的需求,腌制好的菜头,可直接拌上调料装入专门烧制的坛子里,也可切成细丝拌好调料后再装进特制的瓦罐或塑料袋密封。

鲜香嫩脆,味道淳美,一直是“榨菜之乡”村民们不舍的追求。

佐料调配是保证味美的重要环节,没有固定的模式,全凭口口相传的技艺和手上的感觉,10多种调料的综合搭配,拌在备好的腌菜头上,一层一层装进坛子后,再用腌制过的青菜头叶子封坛,既可保证榨菜香气的蓄储,也能防止细菌的入侵。

淳朴的乡亲们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同根相煎,两败俱伤;同根相助,相得益彰!

12道精心而繁琐的制作流程,把一个个菜农打造成了能工巧匠,也正是一代代榨菜人不断的传承和弘扬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有了今天色香味俱全的优质榨菜。

榨菜可以炒肉、烧汤、做面条,也可以直接就米饭或夹馒头,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奶奶做的榨菜回锅肉。

炒肉备料时,奶奶从厨房翻起一个坛子,封坛的菜叶尚未取出,阵阵沉香便扑鼻而来,口水立马在嘴里流转,贪吃的小手等不及筷子,抓起几丝红灿灿的榨菜丝直接送入口中,醇香留齿,回味悠长。

热爱生活的爷爷既是制作榨菜的高手,也是敬业精业的良师。他说,不管是制作榨菜,还是教书育人,都需要追求做人与做事的高度统一,干干净净做人、巴巴实实做事,才使得榨菜的味道得以传承,使得榨菜的品质得以保证,也由此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榨菜文化。

爷爷退休后,我们很少回农村老家,但经常有家乡的消息传来。

乡亲们在电话中告诉爷爷,榨菜经济催生了家乡经济建设的新发展,现在搬运青菜头全部采用摩托车、汽车;前几天,在新闻上看到有乡亲们用上了适合山地运送的轨道传送机,节省和解放了劳动力;订单服务使菜农可以一心种菜,而不再操心销售……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匠人精神与创新精神融合,引领着菜乡人民不断对榨菜制作工艺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榨菜制法由繁至简,制作工序由疏到密,制作工具由陋到精。

随着机器切丝、电脑配料、无菌包装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运用,榨菜逐渐从“无分南北”的国人餐桌走向国内国际航班,走向世界各地餐台,成为深受世界各地旅行者们喜爱的特色小吃。

涪陵榨菜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政府在当地建起了“榨菜嘉年华”主题小镇,用艺术的形式生动诠释榨菜文化。

攫取长江与乌江之魂魄而形成的榨菜文化,经受了时间的磨砺,岁月的沉淀,坚持着菜乡人民乃至中国人民历经磨难而不屈、尊重传统永不弃、挺立潮头勇创新的宝贵精神品格,历久弥新、毫不退缩,承载着中国精神向世界舞台疾驰而去,熠熠生辉。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榨菜将与更多的中国文化遗产一起汇编成宏篇巨著,从另外一个角度,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之美、中国文明之美、舌尖中国之美!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