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一年前还在担心传承的唐昌布鞋 如今成了“网红”卖到全国各地

封面新闻 2019-02-10 22:44 85441

唐昌布鞋如今成了战旗村的一张名片。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摄影 刘开怡 樊凌峰

春节期间的战旗村依旧游人如织,游客造访这个“网红村”时,总忘不了带一双唐昌布鞋回家。“以前还在担心传承问题,去年就有好些个徒弟出师,成长为师傅。”非遗传承人主赖淑芬说道。

去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让战旗村成为全国知名的美丽新村。与战旗村“齐飞”的,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唐昌布鞋。转眼又是新年,赖淑芬盘算了一下,这一年制作的布鞋高达七千多双,其中大多都是高档货,“除去成本和明年的预算,准备给工人们多发些红包。”

“名气大了,销量好了。”赖淑芬说,这是唐昌布鞋成为“网红”后最直观的变化。

辞掉“铁饭碗” 儿子回家传承非遗

作为非遗传承人,赖淑芬总会担心唐昌布鞋的传承。只有五六个人的家庭作坊,想买的人买不到,想卖的人卖不出……这样的窘境在去年得到了改变。“名气大了,销量好了。”赖淑芬说,这是唐昌布鞋成为“网红”后最直观的变化。

而要传承,最重要的还是有人静得下心来学。艾鹏的回归,让赖淑芬多了几分坚定。儿子艾鹏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曾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百年手工布鞋的技艺不能从我这里断代消失。”艾鹏辞职回家,告诉母亲自己要为“唐昌布鞋”非遗传承做点什么。此前没有基础的他,一点一点地从纳鞋底开始学起。

在传承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这里也解决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李燕今年37岁了,去年4月份开始学习制作唐昌布鞋,如今已经出师成功,“上手很快,人又机灵。”赖淑芬告诉记者,像李燕这样的年轻人去年前前后后招进来了二十几个,其中还有残疾人,以按件计酬的方式,他们每个月能得到两千到四千元不等的工资。

去年7月,战旗村组建战旗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发动群众自筹自建,将原来闲置的近50亩村集体养猪场,改造成古香古色的特色商业街“乡村十八坊”。唐昌布鞋也搬进了新家,如今成了战旗村的一张名片。

唐昌布鞋远销全国各地,赖淑芬不再担心传承问题。

创新设计 唐昌布鞋品种推陈出新

走进位于乡村十八坊的唐昌布鞋店,不同样式的布鞋令人眼花缭乱。为了让传统的布鞋更加贴合现代人的审美与需求,去年以来,赖淑芬对布鞋进行了诸多创新。

“粘跟处理是为了让布鞋在穿着过程中有效保护后跟,提高承载力。”赖淑芬解释道,新加入的设计在减少磨损的同时也能让布鞋更加透气。为了增加“颜值”,唐昌布鞋还与成都纺专等专业院校合作,优化了唐昌布鞋的设计,推出蜀绣布鞋、棕编布鞋等10余种新产品,“手工棕编布鞋更加舒适透气、轻便合脚,蜀绣布鞋又充满活力,增色不少。”

令人眼前一亮的唐昌布鞋也迎来了大转机。赖淑芬告诉记者,如今不仅有人专程慕名而来,唐昌布鞋还远销到了全国各地,“还有边防战士特意通过网络购买我们的布鞋。”赖淑芬有些骄傲地说。

评论 18

  • 一米阳光502071 2019-02-12

    基层

  • 会长大人 2019-02-11

    👍

  • Lucky 2019-02-11

    [流汗]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