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里的中国西部变迁

新华社 2019-02-04 15:20 38985

旅客展示车务段工作人员赠送的春联。新华社记者程楠摄

新华社兰州2月4日电(记者程楠、张文静)天还没亮,铁轨向黑暗处延伸,列车不断轰鸣,家在中国西部的甘肃省甘谷县磐安镇的尉新保挑着空担子,登上返乡的“慢火车”。

中国农历春节将至,在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天兰铁路线(陇海铁路天水至兰州)上,一趟时速不到60公里的绿皮旅客列车内格外热闹,不少沿线群众乘坐这趟火车进城贩卖年货、走亲访友、赶集办事,大家亲切地称呼它为“慢火车”。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到天水市张家川县,7504/3次列车已经开行了六十多年。

2019年春运,“慢火车”像老朋友一样搭载着沿线上百个村镇的群众,为他们的出行提供便利。7节硬座车厢里洋溢着浓浓的中国年味。

今天,尉新保已卖光了两筐黑枣。黑枣是中国传统食材“黑五类”中的一种,因枣色黝黑、营养丰富而被农民广泛种植于北方多地。

乘坐“慢火车”的旅客在沿途下车。新华社记者程楠摄

尉新保发现,这两年越来越多人把土特产黑枣当年货分享给亲戚朋友。从去年冬天开始,他从邻县武山采购黑枣,然后坐上票价3元钱的火车前往定西市陇西县的大镇文峰贩卖。“最近两个月,我已经卖出了1500斤黑枣,每斤纯利5元钱。”

火车上不少外出采购年货的文峰镇人都认识尉新保,大家聊了起来,还有许多人上来打问他还有没有枣子卖。

“这几年,黑枣当年礼,拿出去送人美气得很。”坐在尉新保不远处的武山人王维杰说。

7504/3次列车列车长马晓蒙介绍,像尉新保一样在“慢火车”上往来卖货的农民不少。尤其是春节前后,农民带着要出售的黑枣、韭菜、油果子等货物上车售卖。

已在铁路系统工作了23年的张晓玲表示,7504/3次列车经过的大多非客运营业站没有售票点,车票全得从车上补。“全程票价14.5元,逢站就停,许多坐车的农民都是我们的老熟人了。”

准备登上“慢火车”的旅客。新华社记者程楠摄

兰州铁路局陇西车务段党委办公室主任贾鹏飞说,这几年,7504/3次列车的票价不但没有上涨,而且服务质量和硬件设施提升不少,运行线路还延长至天水市的清水、张家川两县,成为联系陇东、陇中贫困地区的纽带。

在中国,总体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在中国西部的陕西、四川、甘肃等地,不仅有迅捷发达、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铁,还有时速不超过70公里、连接城乡和穿行村镇的“慢火车”,它们共同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

如今,列车内的环境越来越舒适,车外的风景也越来越好。马晓蒙说,过去,在铁路沿线,经常能看见低矮的房屋、大片的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现在,车窗外的一栋栋民居小楼拔地而起、中药材和林果等经济作物已颇具规模。数据显示,2017年,7504/3次列车途经的几个县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6000元。

“慢火车”不是风驰电掣地将旅客运往他乡,而是将方圆数百公里的上百个村镇如串珠般连接起来,为老乡们提供日常实惠的出行服务。

评论 1

  • 南桥几经秋 2019-02-04

    没有火车!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