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静
“女子返乡创业遭遇2万斤莲花白滞销”追踪:希望以后搭建电商平台 把农产品卖出去
广元市昭化区晋贤乡道角村农民唐晓平2万斤莲花白滞销,封面新闻从1月26日开始,全网首发并持续关注7天,经封面新闻报道后,在众多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关怀下,唐晓平滞销的2万斤莲花白,在春节前卖完了。
要在农村创业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唐晓平前方的路并不容易,今后该何如发展?通过莲花白滞销这件事之后,唐晓平也有所启发,2月1日,她告诉记者,希望以后能搭建电商平,把农村的产品卖出去。
唐晓平站在卖空莲花白后的菜地里
希望搭建电商平台 把农村的产品卖出去
也许有人会问?在种莲花白之前,唐晓平难道没有考虑过能不能卖出去吗?卖出去能赚钱吗?其实这些问题,唐晓平不是没有考虑过,而是,她有太多无奈,农村创业也远比想象中艰辛。
一开始,唐晓平租用村民的20亩土地,种的并不是莲花白,而是价值更高的药材丹参。“丹参的售价肯定比蔬菜高,当时想这种这个能多赚点钱。”
但是,种植丹参却遇到了问题,“种子出了问题,种下去的丹参大部分没长出来,亏了3万多元。”唐晓平很无奈。
之后,唐晓平在别人的建议下,种下了莲花白,希望能挽回一点损失。唐晓平说,“因为2017年包包菜(方言:莲花白)价格比较好,达到1块钱一斤,当时就换了种包包菜,当是也考虑了销路,但是地是租来的,一年每亩也要300元租金,不能让地空着,没有办法就先种了种了十多亩。”
唐晓平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方式种植莲花白,“按照一般的种法,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我一直想种生态菜,健康环保一些,我就按照生态有机的方式种植,不用农药,靠人工逮虫。”唐晓平说到。
这样下去,种植莲花白的费用就高出了很多,唐晓平粗略算了一下,算上租金、人工、种子等费用,虽然在大家的帮助下把滞销的莲花白基本卖完了,但是基本不赚钱,大概能保本。
通过莲花白滞销这件事,唐晓平也反思,“我感觉农村种出的产品,很难找到好的销路,或者经销商,我们当地也有很多土特产,香菇、木耳、大米等都很好,就是苦于找不到好的销路。”
唐晓平思考之后,结合她自己的经验,有了新的启发,“我希望以后建立一个好的电商平台,把我们农民种的好产品,销往全省全国。电商平台两个作用,一个是我们农村的农产品可以销售,另外我们在农村也能买到有用的东西,希望通过电商平台,让农民种植的东西不要滞销,能把家乡土特产销售出去,农民能赚点钱,我想春节之后就着手准备这个事。”
同时,她还将继续打造和发展她开办的农家乐,“可以到这来吃农家菜、采摘水果,买生态土鸡,通过体验和观光让农家乐吸引更多的客人。”
太多人伸出援手 自己要写一封信感谢他们
唐晓平介绍,当地像她这样留守农村创业的很少,“在我们村里我都属于最年轻的了,企业少,农民土地上赚不到钱,很多人青壮年都在外务工,有的在外长达二十几年,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弱病残。”
听到这里,也能感受到唐晓平的不易和艰辛,记者问为什么你坚持呢?唐晓平说,“不管怎么样,家乡要发展,我相信家乡的面貌也会一天天改变,另外主要是母亲,她生病我割舍不下。”
从1月30日卖完菜那天,唐晓平说她要自己写一封感谢信给大家,通过这次爱心人士帮忙卖菜的事,她感受到了温暖,真正体会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定要好好写一封感谢信,这是我心里想说的话……”
2月1日晚上7点,唐晓平通过记者发来了她自己写的感谢信。她在信中写到:
“谢谢亲们坚守、苦战一天最后销完所有的包包菜。连续几日来的疲惫让我无力去一一感谢所有的爱心人士。包包菜虽小,爱心巨大。包包菜虽廉价,情义无价!
大家发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解决我家眼前困难,您们不再是一种怜悯的心态,已当成了一种社会责任。寒风冷雨中的坚持,默默无闻的付出,让我感受到党的温暖,人间处处是关爱!包包菜只有一颗心,却牵动着无数的团结一心。我庆幸我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祝愿所有的朋友新年快乐,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此前相关报道
评论 1
我就是你 2019-02-02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