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年味儿的人 | 千年古镇的新年民俗 “烧火龙”点燃春节高潮

封面新闻 2019-02-01 16:03 35906

成都以南,有一座千年小镇。

这是一座古老而静谧的古镇,它东临府河,北靠牧马山,锦江一水绕镇而东,每日的清晨都如同一幅山水画般烟雨朦胧。这里虽幽静古朴,但也不乏热闹欢喜的场景,无数游客慕名前来,镇中常常游人如织,车水马龙。而一年中最“重头戏”的活动,还得数春节时的“烧火龙”。

“岁岁春节烧火龙,烟花遍地乐融融”。在1700多年的历史沉淀中,“烧火龙”已经成为了黄龙溪古镇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民俗,其实它有着一个更为正式的名字,那就是——火龙灯舞。当夜幕降临时,色彩亮丽的长龙被上身赤裸的舞龙者在手中舞动出不同的造型,烟花焰火在黑夜中划出夺目的光亮,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农历新年,似乎已经不远。

龙腾人欢 集龙、灯、舞、火焰于一体

火龙灯舞,相传起源于南宋时期的舞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变化,才成为了现在的模样。黄龙溪是著名的“火龙之乡”,早在2008年,黄龙溪的火龙灯舞,就被定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到农历新年之际,黄龙溪的“烧火龙”总能吸引四方来客,而这个时候,也是陈彬一年中最忙的时候。陈彬是黄龙溪当地火龙灯舞队的队长,见证了“烧火龙”在黄龙溪古镇二十多年的岁月变迁,也将自己的青春无悔地献给了这项古老的文化。

“以前呢,‘烧火龙’主要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在除夕还有春节的晚上进行,意在辞旧迎新,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而到了现在,火龙灯舞更多的作为一种观赏性的民俗活动,表演的时间也不只局限于除夕、春节之夜。但是对黄龙溪的居民而言,春节期间去看“烧火龙”,仍是少不了的新年活动。

上身赤裸,腰下只穿一条短裤,头戴一顶草帽,这就是舞龙者全部的装备了。一支标准的舞龙队伍,由十人组成,一人舞动龙珠,其余九人舞动龙身。龙珠位于龙头前,带领整条龙身变换出不同的姿态造型。“烧火龙”的最高潮,得数当烟花点燃的那一刻,舞龙者在喷发的烟花中丝毫不慌张,反而越舞越兴致高涨。霎时龙、灯、舞、火焰融为一体,映出龙腾人欢的喜庆景象。

“上世纪的时候,我们在街上与观众互动时,不光放烟花,还放火炮和鱼雷。从上面往下看,能够看到龙在舞动,但中间是火,地面也是火,从天上到地下都是火,又伴着炮声不断,有时候表演一场就要烧掉一千多支烟花。”陈彬描述到当时轰动的场景,只觉得历历在目。“两边的街道从街面到铺面,还有二楼阳台,都只看到龙和人流。不少居民为了来看‘烧火龙’,不少把衣服挤坏了、鞋跑掉的。”

值得一提的是,黄龙溪火龙灯舞所用火药,也是大有文章。其是由秘密配方制成,特点是热量低,火焰艳丽,耀人眼目,喷射有力,却不伤及舞龙艺人的身体。“对于舞龙者来说,危险性是有一些的,但是现在无论是烟花制作工艺,还是表演环境都比较规范了。”

制造年味 除夕和春节从未归家

陈彬与火龙灯舞结缘,是在21年前,当时的他高中刚刚毕业,凭着身体素质过硬,懵懵懂懂地入选了当地的舞龙队伍。最开始的三个月时间,陈彬甚至都没有看过龙长什么样,只是做着枯燥的体能训练,一身的皮肤晒到黑的发亮。“小时候,跟着父亲看了很多次‘烧火龙’。可以说耳濡目染吧。初学时,我就舞龙珠,一直到了现在。”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陈彬的每一个春节,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而这个忙碌的阶段得持续半月到一月不等。“基本上从腊月二十多号开始,我们就是最忙的时候了,一直得忙到元宵节。而在春节前,我们还要准备好道具和服装,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自己亲手做的。队员还要做恢复性训练,有时会训练到半夜十二点多。”陈斌还说,相比于在家和亲人团聚,他的春节可能在室外待的时间更长。“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我们队员基本都没回家,可能在休息室洗漱一下,就去下一个地方表演了。”

在这个物质爆炸的时代,过年对于人们的意图,早已不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和一身漂亮的新衣。到底什么是“年味儿”呢?也许对于陈彬和他的队友,对于生活在黄龙镇中人们而言,那绚丽的烟花,和舞动的长龙,就是“年味儿”最好的体现。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