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现丨黄庭坚在四川的两个流杯池

封面新闻 2019-01-30 17:38 35794

青神县-中岩寺流杯池

邵永义 文/图

宋哲宗元佑九年(1094年),一代诗人黄庭坚与恩师苏轼相会于江西鄱阳湖,苏轼因“讽刺先朝”罪名被贬将往英州,师徒二人相会3日,洒泪送别,竟成永诀。

仅仅几个月后,黄庭坚也因党争被贬到川东黔州,后再贬川南戎州。在他为期6年的贬谪岁月,尤其是他在川南从戎州到眉州的3年生涯,是黄庭坚实现人生突围再创诗词奇迹的3年。

在川南岷江一线,黄庭坚留下了120多首诗词和文章,撰写了《大雅堂记》并书写三百多首杜甫诗碑,在融入川南文化中诗酒唱和而造就了两个传世文物――黄庭坚流杯池,一座在戎州(宜宾)崔科山下,一座在眉州青神中岩寺玉泉岩下。

宜宾的流杯池1

溯江而上 贬入戎州

北宋元符二年(1098年),黄庭坚从长江溯流三月,于元月抵达戎州。这一年,诗人已54岁,不再有踌躇满志的政治抱负,满眼是川南陌生的山水,远离京城的宁静和野朴。三面临水的戎州,因岷江、金沙江在此交汇,江流不舍昼夜的奔流与人生苦短的叹息,让黄庭坚感到不适应。他写信给亲友时充分表达了情绪低落的状况,人地生疏语言不通的苦闷,他称自己“苟活人之前”,感叹“已成铁人石心,亦无儿女之念!”

但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黄庭坚,在戎州奇异的山水与美好的人情民俗中,一颗冬眠的心悄然复活,他开始感动于“山花野草,微风动摇”的美景,和“此方米面既胜黔中,饱饭摩腹”的富足。随着与戎州地方文化的融合,他把居所的旧名“死灰庵”改作了“任运堂”,特别是当地文化精英人物一个个走进他的生活,或拜他为师,或终日陪伴相从,诗人黄庭坚找回了自尊,因朝廷纷争而身心俱伤的阴影被吹散,黄庭坚心襟开阔,很快融入了当地朴实而又不失雅趣的生活中。

因放逐而救赎,这是文化的力量,也是黄庭坚人格的伟大。他和戎州的官员、文人常结伴而游,足迹踏遍了戎州的山水村落,诗人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高峰。据伍松乔先生考证,黄庭坚在川南3年的历史影响被严重低估,在他现存的1900首传世诗词中,在戎州期间写作的就有60多首,文论书信《浴刀笔二十卷》,在戎州写作的就有七卷。

中岩玉泉

崔科山下 曲水流杯

宜宾市岷江东岸的崔科山下,有一处巨石裂成的天然峡谷,长约60米,两旁崖高20多米。几块大石高耸成山,有一股泉水在峡底蜿蜒流出,又没于石缝中,黄庭坚对这个天然的山水景致尤为赞赏,他依山凿池,造了一方长5.2米,宽0.2米,深0.55米的池子,池为九曲型,泉水从岩中流出,水流九折。池边设了八个石凳,宾客可围坐于九曲池边,把酒杯置于流动的九曲池中,围座者吟诗唱和,一曲之后,池中酒杯停靠在哪里,对应凳上的人就该饮酒作诗。

黄庭坚根据王羲之《兰亭集序》意境,利用天然石谷而建的流杯池,自问世后引发众多文人纷至沓来,自宋至明清以后各朝名人在流杯池两边的石崖上,留下众多的诗文题刻,俨然成为一个文化圣地。

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病故,18岁的宋徽宗即位,他听从向太后的建议,将新党成员或罢或免,而元佑旧臣被起用,司马光等3个已故大臣被恢复官职。被贬在戎州的黄庭坚“荣恩三命”被重新起用,复官宣太郎,奉义郎,在朝廷三度加官召唤中,黄庭坚应在当年五月启程东归,却由于长江水涨,舟船不能出三峡。黄庭坚决定从戎州沿岷江而上,到眉州青神探望久别的姑妈黄寿安。

宜宾的流杯池1

青神访亲 玉泉品茗

这一次,黄庭坚心潮逐浪高,从被贬之人到朝中重臣,心情大好,风帆直挂,虽溯行而顺畅,经嘉州,于八月十一日抵青神,开始了他历时三月的青神之旅。

青神,这座位于岷江西岸的小城,因蚕从氏“衣青衣,劝民农桑,民皆神之”而得名。岸江东岸有唐代高僧诺巨那开辟的佛教道场中岩寺。这里江河平坝,浅丘河谷,是蜀中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中岩上寺的中岩书院,留下了少年苏轼苏辙求学的足迹。苏轼与恩师之女王弗唤鱼联姻,王弗夭亡后苏轼又娶王弗堂妹王润之为妻,直到王弗去世十年后,时任密州太守的苏轼梦回青神,与王弗相会无语,醒来后写下了他最具婉约风格,堪称千古绝唱的悼忘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黄庭坚作为苏轼的学生,到青神是一次追寻老师足迹,缅怀老师道德风范的寻根之旅。而一直陪同黄庭坚的,就是苏轼的妻弟王元直。元佑年间苏轼到杭州时,王元直曾前往探望,临别前,苏轼作绝句五首送王元直。王元直陪着黄庭坚登中岩寺品茗,经瑞草桥到程家嘴访旧,于牛头洞探险,嬨姥溪前唤鱼,两人情同手足,诗酒唱和。王元直向黄庭坚展示了苏轼当年的赠诗,黄庭坚感怀万端,想起老师还贬在海南,心生不平,一口气作了五首诗唱和,其中一首希望宋徽宗起用元老大臣之际,早些把屡遭打击埋没的苏轼用起来,“天子文明浚哲,今年不次用人,九原埋些佳士,百草无情自春。”

在表弟张祉的安排下,黄庭坚一门心思在青神访古怀旧,纵情山水,广交朋友。青神文友对黄庭坚热忱相见,从黄庭坚当时诗中可见,有谢泰享送酒,史彦升送春花,杨景山送惠酒器,一大批朋友陪同他诗酒唱和,表弟张祉也放下公务,陪同黄庭坚游中岩,拜禅堂,品茗饮酒。黄庭坚特别记录道:“是时天地开阔,极目千里”,在青神3个月,黄庭坚所作诗歌、颂赞、铭诔、书信、序跋等,就有六十多篇,著名的《大雅堂记》就写于青神。黄庭坚在中岩玉泉逗留时间最多,因为这里的丹霞巨崖,源泉飞玉,茶香酒醇,使他雅兴勃发,又在这里造了一个流杯池。

太极流杯 诗文千古

中岩是佛教胜地,自唐宋以来,众多摩崖造僧,题刻达2400多处。在中岩寺有一个巨崖凸现的丹霞石壁,高达十丈余。石壁上有泉水喷涌而出,有巨龙吞吐迎接。这个中岩半山的清幽之地,黄庭坚品尝到中岩山僧手工制作的茶叶,那种不柔嫩也不苍老的中叶,有点苍黄但还枝健叶茂的当地土茶,正合黄庭坚的口味。史载他在这里“品茗三月,乐而忘返!”这期间,黄庭坚在中岩巨崖覆盖的山阴道旁,引泉水入池,依山势造了一个流杯池,径达2米,中间取太极图形,以红石砌成旋转式龙骨,以水为阴,水绕龙骨而曲水流杯。池成,黄庭坚邀请众文友在此置酒杯于池中,众人围在四周吟诗观景,诗句一落声,则视酒杯停留处,对应之人就要饮酒,并现场作诗,酒杯继续流动下去,这样的游趣常常持续一天,诗词作品也被“逼”出来。当然,最精彩的还是黄庭坚的《玉泉铭》:

玉泉坎坎,来自重险。

发源无渐,龙窟琬琰。

我行峡中,初酌蛙颌,

龙湫百泉,莫与比甘。

山僧拙赣,煮饼羹糁,

我以澮茗,泉味不掩。

行为白虹,止为方鉴,

矢其明德,以靳苍厂。

流杯池成,黄庭坚亲自写了“玉泉”二字,刻于石壁之上。明代翰林院编修余承勋又书“流觞”二字,刻于池边。后来文人雅士争相在此聚会,留下了琳琅满目的诗文题刻,传承了黄庭坚的风雅之举。

评论 1

  • 北海之滨 2019-02-10

    喝起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