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高危行为后服药预防 应抓住黄金72小时

川观新闻 2019-01-21 16:31 33338

川报观察记者  石小宏

艾滋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艾滋病防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艾滋病传播的特殊性,在我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面对严峻的形势,艾滋病的预防,尤其是高危行为后的预防成为防控中的重要手段。为此,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导、吉利德科学支持下进行了《我国HIV暴露后药物预防可行性现状研究》,1月20日,吉利德科学在成都举办了艾滋病防治现状媒体分享会,国家卫健委艾滋病临床专家组专家、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教授介绍了艾滋病的预防情况。

提起艾滋病的预防,洁身自好是最佳途径。但一旦发生了高危行为后又该如何办?最好的办法是药物预防,特别是HIV暴露后预防是阻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据了解,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非职业暴露人群希望获取暴露后阻断治疗的知识和医疗服务。

暴露后预防,是指发生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后(即暴露)及时使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预防HIV感染。暴露后预防最好在高危行为后2小时内, 最晚不超过72小时开展,连续服药28天。

据世界卫生组织《为预防艾滋病毒感染采取暴露后预防治疗》中指出,如果在可能出现艾滋病毒感染暴露后及时开始HIV暴露后预防治疗,可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达89%。但在我国,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尚未大范围开展,普通大众对暴露后预防知识缺乏了解。2018年《中国职业暴露后预防指南》指出,医疗保健机构中接触HIV暴露源的医护人员在发生HIV高危感染的可能后,应尽快(暴露后2小时内)开始PEP治疗,最好不超过72 小时(即使超过72小时,也应启动。)

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展了大量暴露后预防研究和临床实践,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欧盟等已经出版众多暴露后预防用药指南,其中2018年国际抗病毒学会美国分会成人抗病毒治疗指南、2018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非职业暴露后预防指南、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和2017年欧洲临床艾滋病学会指南均推荐暴露后预防作为艾滋病预防重要措施。

为探索我国的暴露后预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导、吉利德科学支持,开展了《我国HIV暴露后药物预防可行性现状研究》,并已取得阶段性结果。这项研究旨在了解艾滋病高危人群对暴露后预防措施的知晓情况和使用意愿,探索可能影响高危人群使用暴露后预防措施的主要因素,为开展暴露后预防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据了解,此项研究覆盖全国10个城市约2000名高危行为者。《研究》阶段性结果显示:MSM(男男性行为者)调研人群出现知行分离现象,虽然MSM人群对HIV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高,但是高危行为依然高发。 关于非职业暴露人群的知晓率:MSM人群知晓度最高,为72.3%;FSW(女性性工作者)知晓度较低,仅为15%。3.在非职业暴露人群中的用药意愿,MSM人群使用意愿较高,为82.6%;FSW人群使用意愿为42.8%。

专家表示,艾滋病预防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参与,不断提高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一旦发生高危行为后,不要慌,及时使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可大大降低感染艾滋病的机率。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