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协常委司马向林:用“艺术火种”打开留守儿童心扉 为精准扶贫注入文化活力

封面新闻 2019-01-18 17:00 35773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实习生 邱静静 摄影/纪陈杰

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和规模为76.5万,占全国留守儿童总数的十分之一。如何让这些孩子享受到艺术教育带来的“阳光”,帮他们描绘五彩斑斓的艺术梦想?在本次两会上,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四川省经济法律研究会会长司马向林提出,面向全省率先开展“留守儿童艺术精准文化扶贫计划”,用“艺术火种”打开留守儿童心扉。

调研:

孩子们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 渴望艺术

司马向林的提案,来自于一位扶贫干部的调研。通过在成都崇州市、巴中市南江县、资阳市雁江区等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对留守儿童主要起到了照顾日常生活的作用,而对于学习、思想、能力培养和生理卫生指导方面比较欠缺,心理陪伴上缺乏温暖,行为教育上更是缺乏规范性教育。

“孩子们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除了课本,想要买到一本适合他们的文学名著都非常困难,更别提城市孩子们随时可以接触到的图书馆、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文体活动室和兴趣班。”司马向林认为,实施“留守儿童艺术精准文化扶贫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长期困扰外出务工青年的难题,是一项民生工程、爱心工程、育人工程、美学工程。

建议:

开设留守儿童画院 免费开办艺术兴趣班

“通过开设留守儿童画院,为孩子们开启艺术启蒙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高雅艺术带来的美好,激发留守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在建议中,司马向林提到,用艺术的手法让留守儿童打开心扉。通过留守儿童画院免费开办美术、书法、音乐(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曲艺、摄影、手工、钢琴、篮球、阅读、演讲与口才等艺术门类培训班、课外兴趣班进行文化帮扶,解决留守儿童课后无人照看,孤单等问题,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爱,让他们发现爱、传播爱,从而健康成长,改善当地学校因教师资源有限,缺乏素质教育课程等问题。

推动社会各界为留守儿童画院工作提供多重保障

此外,他还建议,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活动场所和共青团“童伴计划”留守儿童关爱项目,建设留守儿童画院,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绘画、书法、体育等艺术教育,能够拓展“留守儿童”眼界、提升留守儿童审美修养水平,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受委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引导他们及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亲情关爱。

支持关工委组织动员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画院工作。同时整合留守儿童画院、“留守儿童之家”、童伴计划项目,青少年宫、科普e站建设、“一村一幼”计划等资源,共建共管共享留守儿童画院,助力乡村社会治理探索新模式,为四川和全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走出一条新路。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