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青年说 | 85后省人大代表、“深山建设者”佘金波:“成都造”房屋扎根凉山

封面新闻 2019-01-16 22:47 40800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殷航 摄影 雷远东

人物名片|

佘金波

生于1987年

四川省人大代表

成都建工集团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设计研发中心主任

红屋顶、黄墙体、精致墙饰融入在青山绿水里……这个夏天,在凉山州喜德县拉克乡干拖村,村民们还是第一次看见搭积木一样建房屋,仅仅4天,他们就有了新家。交房那天,年轻的村民阿火开心地说,“卡沙沙”,这是非常感谢的意思,热热闹闹的新房前,路边花开正盛。

时隔半年,佘金波忆及此还是会不自觉微笑。作为成都建工集团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设计研发中心主任,今年夏天,他带着一支在装配式领域经验丰富的队伍前往干拖村,这一次,跨越450公里,他们将“成都造”的装配式农房,扎根凉山。

“我刚参加工作就被派到凉山,在那里呆了两年。”1月16日,四川省两会间隙,他打开电脑再次点开当时的照片,这位年轻的省人大代表,今年依然关注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这份关注也是源于现实,“我们这次去凉山搞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当地农房的质量得到保障。”

在建议中,佘金波用充满自豪的笔调写道,今年政府报告中提到的绿道建设、综合管廊、脱贫攻坚、厕所革命等重点建设项目,他都基本参与建设了这些重点项目的成都部分。他坦言,眼下,建筑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传统技术已非改不可,加上节能减排及供给侧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要求建筑业转型升级。

“走建筑工业化发展之路已成为重要方式,也是业内公认的未来建筑业发展大趋势。”佘金波告诉记者,作为趋势之一,四川在大力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

佘金波还清楚地记得,在凉山州的项目中,团队在分析了交通运输条件、工期、实际地理环境等因素后,决定采用基于干式连接的混凝土结构体系进行农房主体建设。该体系是将工厂预制的墙板等构件运至现场,通过干式连接形成建筑物。“这也是西南首个全装配式薄壁混凝土结构建筑,主要的结构构件包括预制墙、衔接柱、梁、楼板。”

事实上,装配式建筑的巨大潜力,已经在四川有所呈现。去年,就成都而言,除了五城区,其他区、市、县基本上都引进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四川各市州也开始产业化基地的布局,预计今年四川投产的产业化基地达20家。

另一方面,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比,四川的装配式建筑产业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建议中,他提到,希望政府、高校、企业通力合作,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创新团队、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形成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装配式建筑业的技术水平。

“还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做好战略布局,避免盲目发展。”佘金波补充道,在整个过程中,大型国企资源整合力度也要加大,形成集设计研发、部品部件制造、施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能力,探索装配式建筑运营模式,降低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成本,以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