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对话传习志愿者:这个民族的幸运,就是我们曾经真实拥有李太白

封面新闻 2019-01-14 23:49 57956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摄影 陈羽啸

1月14日晚,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教授做客“名人大讲堂”,以《太白长风与美好生活》为题,分享了他眼中的诗意李白。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过程中,于丹教授妙语连珠,行云流水,“李白从未有过暮年,杜甫从未有过青春”,“李白既要保持人格的清雅自由,又要保留入世的使命”,现场金句频出,颇有诗意。

讲座临近尾声,观众掌声雷动。于丹教授还与来自各行各业的4位传习志愿者坐而论道,答疑解惑。

教育行业工作者彭代希注意到,在唐朝有一次伟大的相遇,李白、杜甫、高适三大诗人一起游览梁宋之地,分别之后,他们的人生也渐渐走向了不同的路径。他看到过这么一句话觉得挺有意思,于是和于丹教授分享,“大多数都想活成李白,却活得像杜甫,最终成了高适”。于丹教授笑言:“如果谁要真能成了高适,就太抬举这个人了,三人之中,高适官职最高、寿命最长。”在她看来,这句话是说,曾经像李白一样自由飞扬,像杜甫一样深沉执着,最后却像高适一样入世做官。“有一种思维方式叫李白,有一种行动力叫高适。这三人不分高下,只有将李白的飞扬、杜甫的深沉与高适的入世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人生。”

来自都江堰的水利工作者陶曦,是一名6岁孩子的妈妈,她很希望孩子能从小受到中国诗歌的熏陶。谈及对小孩进行诗歌启蒙,于丹赞不绝口,“能够与孩子在诗歌中成长是一件幸运的事”。她以自己和孩子一同聊诗歌的经历来解读,诗歌是培养想象力的,不需要标准答案,例如她的孩子能敏锐地发现“李白的诗歌都押韵”,可见李白的诗歌受人关注是有道理的。她建议这位母亲:“让孩子在诗歌中自由延展,标准答案交给未来的老师,妈妈只需要去呵护他(她)的非标准答案,能呵护多久就呵护多久。”

而成都西川中学初三学生王诗雨脑洞大开,她很好奇,假如历史上没有李白,我们的文化生活会怎样。于丹笑言:“我永远不会去假设没有李白我们将多么悲催,我觉得我们的文化活力已经太少了,没有李白我想都不敢想。这个民族的幸运,就是我们曾经真实拥有李太白。”

东北师大在职研究生、中学语文老师唐晨曦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李白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对中国人的民族心理有何影响。于丹教授自信回答,正如李白与明月缘分深厚一样,她自觉与李白同样缘分颇深。李白是一种乐观主义的思维方式,喊完行路难之后,还会一拍桌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有进取,有抱负,还有山川自然,他永远有路可走,他的内心极为强大。“李白滋养了我们的文化,是我们最大的文化自信。如果能读懂李白的诗篇,你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呢?”

于丹教授一席精彩的对答,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评论 6

  • 神奇宝贝 2019-01-16

    互动效果好

  • 名字没想好 2019-01-15

    👍👍

  • 我就是你 2019-01-15

    不错👍现场感人!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