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巴塘弦子80后传承人达瓦走了,天堂里多了一个年轻舞者

封面新闻 2019-01-10 21:01 51378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在四川甘孜州巴塘县,有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歌舞艺术——巴塘弦子。

去过那里的人,定会念念不忘这样的场景:表演时,男子头戴“梭哈”,手执“毕旺”,在队伍前面边跳边唱,女子则舞动着长长的衣袖,随乐声翩翩起舞。

提及巴塘弦子,当地人一定不会忘记向你隆重介绍传承人洛松达瓦,大家眼里“那个热爱弦子的年轻人”。

从今天起,“那个热爱弦子的年轻人”再也不能给大家展示巴塘弦子的风采了。他因病在成都去世,享年36岁。

忆达瓦

只要吃饭唱歌,他一定唱巴塘弦子

2007年6月,达瓦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塘弦子)省级传承人,同时,他还是巴塘弦子艺术团团长。这些年,这个80后康巴汉子达瓦创作了一大批优秀文艺节目,并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传播四川的巴塘弦子文化。

“我写他的那篇《羌千的话》还在电脑里,他的弦胡、他的歌声,犹在耳畔响起,万分心痛。”得知洛松达瓦去世后,巴塘县人大文教工委主任罗凌沉痛地在朋友圈敲下了一段文字,以缅怀她的这位朋友。

在她《羌千的话》里这样描述达瓦“面色黧黑,大眼睛炯炯有神,鼻子挺直,笑起来时,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

“前段时间,得知他生病了,我前去看他,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看成,最后我在微信上给他转了一个红包。”罗凌印象中的达瓦身体很健康,只要吃饭唱歌,他一定要唱巴塘弦子。

最后一次相见,他催我快点儿

去年3月29日,罗凌因要写纪实性文学丛书,计划找13位非遗传承人聊相关非遗传承工作,达瓦是其中之一。

“当天他在我的办公室里坐了一上午,精神状态很好,还催促我:姐快点,我还有其他事。”罗凌没想到,这竟然是她最后一次见到达瓦。

罗凌介绍,弦子艺术团刚成立的时候,达瓦就进团了,他主要负责跳舞和拉二胡,之后在西藏、云南、成都、太原等地巡演,一直在致力传播巴塘弦子文化。

经过努力,达瓦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塘弦子)省级传承人、巴塘弦子艺术团团长。“他还编了小品《喜波勒莫》和《多吉大叔和杨家定的故事》,弦子艺术融入小品后很受大家欢迎,每次在乡镇演出场场爆满。”

接到一通电话,主动到贫困村工作

而在巴塘县文化旅游和广播影视局副局长邓汉周眼里,达瓦留给他最深的印象则是去年那通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当时我们正在安排驻贫困村的工作人员,在成都表演节目的达瓦得知后打来电话,主动请求到贫困村工作。”

考虑到达瓦有驻村经验、又会藏汉双语,邓汉周请示领导后,同意达瓦到巴塘县茶洛乡达塔村工作。去年9月,达瓦开始驻村工作,村民扛水泥、修房子时,他总是前去帮忙,“没想到就这么离开了。”

这些年,达瓦收获了多份荣誉。

2006年,荣获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优秀演员奖;2009年,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艺术节闭幕式优秀演员奖;2009年,荣获文化部举办的中国风民歌会优秀演员奖;2011年,荣获第12届中国成都西部博览会先进个人称号;2017年,小品《多吉大叔和杨家定的故事》作为全州唯一一个曲艺类作品,荣获第二届甘孜州文学艺术奖;第十一届甘孜州党代表巴塘县政协委员。

新闻纵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塘弦子

巴塘弦子舞是一种优美抒情的藏族舞蹈,具有“长袖善舞”的特点,表演时,由数名男性持拉弦乐器“毕旺”(胡琴)在队前演奏领舞。其余舞者则和他们一起边歌边舞。2006年5月20日,巴塘弦子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论 1

  • m124g78de 2019-01-11

    可惜了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