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 记者李媛莉
人物名片:范敬超,1948年生,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人,乐山市人大代表,井研县繁盛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退休前先后任职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四川省农业厅常务副厅长、四川省救灾办主任、四川省农建办主任等。
有客到访,范敬超难得把胶鞋换成了皮鞋,只不过鞋面上依旧有弹不干净的泥印。农村里干活,他早就丢弃了衣着光鲜的要求,这跟退休前,出入省直部门办公室、各大会场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的,远不止行头。从“退休厅官”到“种树农民”的转身,是围绕范敬超身上挥之不去的话题。
2007年,曾担任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省农业厅常务副厅长等职的范敬超,从四川省政府救灾办主任、农建办主任的岗位上退休;其后,他回到家乡乐山市井研县集益乡繁荣村种柑橘。11余年过去了,范敬超种的柑橘从505棵蔓延成5万亩,他彻底没了当官的“面子”,只留下一心为农民的“里子”。
1月7日,集益乡,进入隆冬的山丘竟是叠翠流金,橙黄橘绿。游走其中,范敬超指点各处,如数家珍,“这片是夹江来的人,承包了1000多亩;这片是峨眉山来的人,承包了4000多亩;那片是个仁寿来的人包的……”
他望向的地方,枝头挂满“春见”“清见”“爱媛38号”等柑橘品种,沉甸甸,欣欣向荣,宛若生根在其心底的5万亩果园,既是沉重的责任,又是照进现实的人生梦想。“我一直想为‘三农’做贡献,再苦再累也不放弃。”
熟识的人都知道,那是“老范”积蓄数十载的信念。到2007年时,年近60岁的范敬超终于能撸起袖子干了。是年,他婉拒组织安排到某正厅级单位当一把手的机会,坚持退休返乡,“要当个农民”。
从养鱼、喂兔子、办鸭场做起,坚持要找一条现代农业的新路子。邻县种的柑橘“清见”,给了范敬超启发,他引回首批505株苗,启动柑橘产业园的建筑梦。同村的老百姓戴着有色眼镜瞧他,取笑“一个厅官,是舒服日子过久了,找新鲜‘耍’”;朋友忍不住关切,“比别人少了几十年的经验,你种的柑儿卖给哪个”;家里的人忧心忡忡,既怕他折腾身体,也怕他亏本欠债。
确实,梦兑现得十分艰难。第一道难关是资金,拿出所有积蓄,范敬超只凑得十多万元启动款,果园建起后,没法扩建。“发展到100亩,我找亲戚朋友借了几十万,再到600亩时,就难借了。”范敬超嘴里,无奈的过往只蜻蜓点水般掠过,“所以又卖了成都的房子,卖了我父亲在乐山的房子。”
如此一来,家庭关系曾愈发紧张,老伴儿甚至以离婚“威逼”,不许范敬超再耗在柑橘园。“回农村,贡献‘三农’是我深思熟虑几十年的事。”他用八个字勉励自己,劝说家人:“百折不挠、锲而不舍”。
2010年,首批种下的柑橘树结果成熟,村民一声喊,喊响整个村子对范敬超的优质杂交柑橘的认可,“哇呀,看范敬超栽的柑儿哟,不要说卖了,光是看着都好看得很,安逸得很。”
不过,从认可迈步到支持,村民依然谨小慎微,流转土地的工作最是不容易。为了做通思想工作,反反复复十多次上门宣讲是常态,范敬超也曾捧着一摞现金气喘吁吁送到村民跟前,求人给挖掘机让道。
无论是当官的“架子”,还是几十年城市生活的“养尊处优”,在他身上,乡里乡亲寻不到半点迹象。“我是农民代表。”范敬超觉得,亲近农民,被农民信任,彼此作用成就自己的“农民梦”。乐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任李有才深以为然,“村民为什么愿意流转土地给他,信任他?因为范敬超做的都被看在眼里。”
“他一个退休厅官,城市里面的舒服日子不过,要回来当农民,图个啥子?”亲眼瞧了许多年,同村的曾德权有发言权,“真正是为了改变农村的面貌,改善农民的生活。”深受影响的曾德权后来便从西藏返乡,跟着范敬超在果园创业。
相关阅读:
评论 284
bdq 2019-01-11
一代楷模,精神可嘉
四处奔波 2019-01-10
好
fm515622 2019-01-10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