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蜀地文艺丨著名编剧严西秀退休17年仍在创作 只有30%作品是“我要写”的⑦

封面新闻 2019-01-13 07:30 42616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像 纪陈杰

严西秀今年77岁。从翩翩少年到垂垂老者,他与曲艺亲近快六十年了。几十年来,他创作了上千件(篇)文艺作品,既有小品、谐剧、金钱板、清音、扬琴等曲种以及曲剧,也有论文、随笔、杂谈等对曲艺创作进行思考的文章;巴蜀文艺奖、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曲艺作品金奖中以国文联评论奖一等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理论奖的获得者。

编剧是 “从无到有”。严西秀创作了不少优质作品,甚至有人赞其为“四川曲艺编剧第一人”,但他本人很谦虚:“严重不认同这种说法。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只是干曲艺时间长一些,失败教训多一些而已。艺术以质量取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百个平庸加起来也当不了一个卓越。所以,我们要努力拒绝平庸,争取卓越。但卓越,大多是从最初的平庸起步的。”严西秀感恩自己遇上了好的时代,好的机遇、好的导演、好的演员和好的观众,以及好的领导和组织者。

严西秀将自己的作品分成“三七开”——“70%的作品是别人‘要我写’的,人家定好标准,我满足甲方要求,直接换成钱,供我平凡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30%的作品是‘我要写’的。在《严西秀作品集》、《严西秀曲艺戏文选》两本书中集结的作品,大多是我要写、我想写,含着泪去写的东西。”为此,省文化厅剧目室还召开了“严西秀现象研讨会。”

严西秀坦言,如果100%都是“我要写”的东西,那可能一篇都写不出来了。“一天到晚操心钱、操心全家人温饱,很难产生家国情怀?我几十年总结的经验告诉我,能打动我的东西,写出来一定会是好作品;打动不了我的,必须硬着头皮去写时,就只好直接变成钱了。我本俗人一个,先油盐柴米酱醋茶,而后才琴棋书画诗酒花。嘿嘿,两条脚走路。”

严西秀创作遵循“五字真言”——“好看,有意义”。“艺术家首先要成为思想家,没有思想性怎么引起观众思考?”他还强调,好作品既要得到市场认可,又要得到赛场认可。“比如我的《麻将人生》,有个朋友对我说,‘看了你这个节目我可以戒两个月麻将’,因为它讽刺了沉迷麻将误正事、误人生。赛场也看好,叮当也演这个节目,得了牡丹奖表演奖,王磊演得三届巴蜀笑星笫一名。领导、专家、观众都认可当然最好,至少观众要认可。久而久之,你的创作就有话语权了。话语权怎么来的,作家靠作品说话。”

从事四川曲艺创作、研究几十年,已经退休了17年的严西秀更忙更累了。“要我干和我要干的事情很多。”除了笔耕不辍,严西秀还经常受邀到全省各地讲课,用自已的经验和教训,帮助年轻的后学者。“过去,我是为了35斤定量走上曲艺道路的。后来,我逐渐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我77岁了,不缺名,不缺利,我之所以还在努力干,是因为我想把我经历的东西,告诉后来的年轻人,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多为四川曲艺做贡献。”

采访最后,严西秀还特别感谢妻子汤碧清,“她是我的第一读者,也是第一个毫无顾忌给我提意见的人。好,她可以夸上天;不好,她把我踩到地。是最真实的意见。”汤碧清12岁进入简阳川剧团学川剧,以后改学曲艺。现在是国家一级演员,严西秀的贤内助。《麻将人生》第一版、《粑耳朵》等很多获奖作品都是她导的、演的。“我俩走过了五十多年,走过了最为辛苦、最困难的日子。有时候,家里连2块5的电费都交不起,顿顿吃包谷粉,没有营养饿到昏倒……现在好了,工资存款都归她管,我身上只留点车钱。”

闲暇时光,不爱热闹的严西秀希望找一个有山有水、人少景美的地方喝茶闲坐。“到生命最后,我就寄情山水。不开追悼会,在华西都市报上登一个‘再见’就行了。不,是‘永别’。”

评论 2

  • 北海之滨 2019-01-13

    👏👏👏

  • 香香519549 2019-01-13

    好的好的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