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好书”出炉 看看哪些好书您读过?

封面新闻 2019-01-05 15:15 47114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为助推全民阅读,2018年12月22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推出“名人堂·2018年度图书”评选活动。2019年1月5日,经过邱华栋、谢有顺、吴向阳等专家投票,根据评委票数,并参考网络投票,最终评出“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李洱《应物兄》,李敬泽《会饮记》,李舫《纸上乾坤》,李亚伟《人间宋词》,贾平凹《山本》, 徐则臣《北上》,阿来《机村史诗》,霍俊明《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李少君《海天集》,胡亮《窥豹录》。

“年度图书”评选的程序步骤如下:编辑部将2018年整年内,封面新闻《宽窄》频道、华西都市报《宽窄巷》人文副刊报道或推荐过的优秀作品中,精选整理出40本,作为“年度图书”候选书单(分为虚构、非虚构两大类)。40部候选书单及其相关介绍将被封面新闻APP上,接受读者线上投票评鉴。此次投票得到广大网友的热情支持。自2018年12月22日至31日止,“年度诗人”候选榜单引发文学圈乃至广大读者热烈反响,投票参与度甚高,10天时间40本书一共获得125770票。为遵循文学特性,该榜单的评选,以专业评审为主,参考网络投票为辅的方式进行。

评选的宗旨不在于评奖,而在于推广阅读,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份值得拥有的精品阅读书单。

《应物兄》   李洱  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应物兄》后记中,李洱介绍了写这部小说的曲折过程。2005年春天他开始动手写。当时他在北大西门的畅春园,每天写作八个小时,进展非常顺利。但突然一场车祸让他差点没命,母亲生病,不得不让他重新调整计划。这部小说他两次从头写起,写坏了三部电脑。最终在朋友的期待催促中,2018年,他终于写完了这部小说。《应物兄》的中心情节是济州大学儒学研究院筹备成立和迎接儒学大师程济世“落叶归根”。应物兄作为轴心人物,上下勾联、左右触及所有相关者。围绕着济大著名的几位老教授:古典文学研究泰斗乔木、考古专家姚鼐和古希腊哲学专家何为老太太,世界级儒学大师、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程济世先生,以及这些大师众多的门生、弟子和友人,一场轰轰烈烈的儒学复兴大业就此展开。各色人等纷纭出没,仅给予不同篇幅描写和勾勒的鲜明形象就不下70位。人物遍布政、商、学、媒体、寺院、江湖、市井,但主体仍是三代学院知识分子。他们性情各异、精神世界各异。李洱的笔下,知识分子的言谈和举止细节,细致传神。小说涉及大量的人文知识,既梳理知识又解构知识,厚重与轻灵兼备,哲思与诗意并美,写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和世间心。

《会饮记》李敬泽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这本书是以一碗面开篇的:“咸阳机场,全中国最能吃一碗好面的机场。高深青花碗,碗底几条子面,埋在丰足的酱料下面,几口吃了,顿觉天下大定。”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的基调了,吃饭,喝酒,跑步,听相声,等候延误的机场时刻,偶尔走神的会议或发言间隙,匆忙行旅的一次驻足或聊天……”李敬泽的文字,哪怕只是描述普通平常事物,也一定会暴露他的话语体系,思想风格。见识,历史,壮阔,纵横,等等词语,跟他最亲。2018年,李敬泽的作品《会饮记》,共收入文章12篇,李敬泽自作解题:“‘会饮’出于柏拉图对话《会饮篇》,说的是苏格拉底和一帮雅典大爷喝了酒泡了澡,谈天说地,探讨人生和真理。”口气有点儿戏谑,但考虑到《会饮篇》的副题是“或关于情爱”(“或论向善”),我还是有点担心,自己是不是不该像苏格拉底在《会饮》中那样躺着读这本书。

《会饮记》的写作结构被称为有钱钟书《管锥篇》风范。十二篇散文,每篇都由一个现实的触点切入,这个现实的触点或是一次谈话、或是一次会议、经历。像是他的记事本,又是他古今中外、天马行空的精神活动的地图。这本书被评论界形容为“一幅当代智力生活和精神社交秘密地图”。李敬泽是大评论家。评论别人,评论得太好,以至于让读者觉得,他应该亲自动手写独立的文学作品,才更对得起他的才华。他的作品,不用过于较真是散文随笔还是虚构小说,两者都有,但又不全是,但绝对都是有滋有味,有见有识。这也足以再次证明,李敬泽已经成功绕开了每一种已被确认的文体,形成了他自己的“敬泽体”。

《纸上乾坤》 李舫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为一名散文家,李舫以对史料的把握和文学性的处理见长,被认为是历史讲堂里独具价值感与情怀的作家。李舫曾经说过:“我对于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以笔为刀、为剑、为玫瑰、为火炬的作家。以一己之力,遥问苍穹。”李舫从来不被女性作家的身份束缚,不论叙事构架还是写作理念,她都具有理性思考特征,兼具的宽阔的文化视野和精准的文字表达能力。在充斥着碎片化写作的当下,李舫的突出特点是,善意从“家国情怀”的宏大角度解读历史。《纸上乾坤》汇集了李舫近些年最有分量的散文创作。在书中,她纵论世界现代艺术史,采撷美术史中的思想珍贝,尽显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回眸与反思和对文化现象的评述。铺展历史的长卷,讴歌生命的宽阔,她以文艺评论者的缜密以及资深媒体人娓娓道来的讲述技巧,清晰而又深刻地把一幅古今中外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幅展现在读者面前,旨在记录时间和先贤的传奇,探究他们的智慧和坚忍,是如何成为后来者在这个喧嚣世界永不迷失的识路地图。李舫的文章中有一种不让须眉的丈夫气,一股浩然之气。

《人间宋词》李亚伟  时代文艺出版社

熟悉李亚伟的都知道,身为“莽汉派”诗人代表的他,是语言的顽童,是诗坛的游侠。如果说诗歌是语言的黄金。按照这个比喻,李亚伟是一个手握重金的人。如今他又握着重金铸造的武器,向宋词发起进攻。他的收获是令人惊喜的。然而他并没有以写书为首要目的,“我主要是写着玩。我的所有写作,都是把自我娱乐放在第一位的。我写作,首先是我自己高兴写,写着过瘾。”2018年7月,李亚伟的“过瘾”感受成果,被收集成书,以《人间宋词》之名出版。在这本书中,李亚伟逐一破解16名宋代最有代表性的词人,带着诗坛顽童的灵感,才子不羁的文笔,惊诧读书圈。李亚伟逐一破解16名宋代最有代表性的词人。李亚伟感慨他们的才华,认为他们“分批从天上来到人间,在大宋的土地上播撒语言的种子。诗经、楚辞、汉赋、唐诗的基因被他们重新培育,东方大地上,开出了人世间最绚烂的花朵。”李亚伟成为一位“穿越”回宋朝的采词人,回到一千多年前,“见”到官场老滑头晏殊、艰苦御敌的范仲淹、情场老顽童张先、艳遇宫女的宋祁、快乐洒脱的苏轼、政治强人王安石、大强盗宋江、民间军事爱好者陈克、坎坷美女李清照、敢和皇帝争夺爱情的周邦彦以及秦观、辛弃疾等等,跟他们“聊”人生,谈文学。

《山本》 贾平凹  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是以勤奋高产著称、有“文坛劳模”之称的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第16部长篇小说,小说以秦岭为活动背景,也是他酝酿多年立意为秦岭作传、为近代中国勾勒记忆的史诗气质之作。小说展现了在亘古不变的秦岭深处所开启的一场命运与人性交织、苦难与超脱并存的历史大戏。这场纷繁迷乱的历史大戏中,作家着重凸显了陆菊人的善良、盲人郎中陈先生的通达、宽展师父的慈悲,这些善意与超脱,为整部作品、为浓稠苦难的人间尘世增添了人道主义底色。作者在讲故事的同时对秦岭一代的草木鸟兽有着详尽的描述,篇幅之多,的确足以称得上一部秦岭地方志。陈忠实先生写的《白鹿原》,以西安不远处的白鹿村为地点,展开了一段上个世纪近百年的历史叙事。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山本》则以涡镇为背景,时代跨度却没有那么大,只取了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涡镇比白鹿村略显繁华,因此,势利背景不再是白鹿两家有不少土地的农民,而是一群可以武装起来的地方力量了。涡镇更是在秦岭深处,算是一山分南北,位于中国的最中间了。

《北上》徐则臣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为了写《北上》这本书,徐则臣写了四年,加上前期搜集、整理资料,他行走于大运河沿岸,甚至还在运河流经的淮安等地河边居住了一段时间。京杭大运河是1797公里,小说里的时间是从1901年到现在110多年。徐则臣说,“我们都看过《百年孤独》,其实也就30万字,也是一百年的历史。只有现代的小说技巧,才有可能把一个长河小说通过压缩,让时间和空间变形,然后缩短它的篇幅。这个小说就是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按照从杭州到苏州、无锡、镇江、扬州、淮安、徐州、济宁这一路写下去,我是从中间‘跳’下去,但是必须让1797公里上一直有人在走,一百年里面一直有人在动,但不是按照时间,它是跳着走的,只有这样小说才会变得更轻巧。”

当下社会从来不缺乏大题材,好故事,缺少的是灌注生气与创造力,虚实相生,奇正共济,让想象力腾飞在坚实土壤上的有力量、有质感的文学书写。《北上》是徐则臣潜心四年创作完成的长篇新作。他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书中试图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出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在这个意义上,大运河是中国的一面镜子。作为中国地理南北贯通的大动脉,大运河千百年来如何营养着一个古老的国度,又是如何培育了一代代独特的中国人,在作品中亦有深刻的文化思索与艺术表达。

《机村史诗》阿来  浙江文艺出版社

《机村史诗》是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花费心血更多、也更喜欢的一部长篇。小说用花瓣式架构编织了一部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在《机村史诗》中,阿来将他少年时代从高远处看不到一点痕迹的村庄,以及村庄里具体的人,具体的痛苦、艰难、希望、苏醒,以及更多的迷茫,编织进他的文学故事里。他用怀念的笔调和心情来写那些消失的与正在消失的生命,正在消失的事物,以及正在消失的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方式。在一个工业时代,农业社会遭受到生活方式和灵魂节奏的冲击,影响辐射到文学上,让阿来的笔下有一种痛楚感。空间的遥远与心理的切近,在阿来心中构成了这样一种奇妙的关系,“具体地描写时,我知道自己有着清晰的痛感,但现在,我愿意与之保持住一定的距离。”在小说中,能清晰读出有阿来的少年伙伴的影子,有他自己的影子。

《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霍俊明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一位学生写他逝去的恩师。一位诗人写另外一位诗人。一个灵魂剖析另外一个灵魂。霍俊明写陈超,是全力以赴的。他动用了自己几乎全部的诗学储备,拿出他全部的诗歌本领。为了写好《转世的桃花》,霍俊明付出巨大的思想努力。他认为,有不少是过于强调和扩大诗人与死亡的关系,并不有助于我们对诗人、诗歌的理解。而且有诗人被消费了的嫌疑。所以,在写陈超的时候,霍俊明没有刻意美化或提升老师,而是要做到对一个丰富生命体的还原。全书近70万字,以大量翔实的一手资料追忆和评论了陈超及其所处的那个诗歌鼎盛时代。霍俊明说:“写这本书时我开了很多次头,曾经几乎都没法写下去。当我一次次翻开他的日记本看到他的私人信件的时候,那个过程是一次次不断撕开的过程。或许我对陈超老师特殊的离世方式,难以接受。读他的资料就难受得就跟得心脏病似的。但慢慢的我也意识到,他不光是我的老师,他作为知识分子的复杂精神世界,也是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诗歌史、文化史的一个缩影。”

《海天集》 李少君 江苏人民出版社

在《海天集》里,有一首意味深长且颇具象征意义的诗——《我是有背景的人》:“我们是从云雾深处走出来的人/三三两两,影影绰绰/沿着溪水击打卵石一路哗哗奔流的方向/我们走下青山,走入烟火红尘//我们从此成为了云雾派遣的特使/云雾成为了我们的背景/在都市生活也永远处于恍惚和迷茫之中/唯拥有虚幻的想象力和时隐时现的诗意”。在这首诗中,李少君表达了诗人介入现实生活的意愿,并且找到了诗人拥有“时隐时现的诗意”的根源:那就是大自然,就是山中的“云雾”。李少君非常善于从大自然出发,找到自然的意境和诗意。李少君从自然山水间找到了中国新诗能够继承的精神标识,那就是“自然”,并且用简约、委婉、宁静的诗写出了自然之美,也正因如此,李少君被誉为“自然诗人”。

《海天集》是李少君2014年初从海南到北京四年多的新作结集。从中看到他近年来在诗歌上的探索创新与诗艺上的变化和日趋成熟,及其独特美学风格的典型呈现。在这些诗艺日趋成熟的诗作中,可以看到李少君向中国古典抒情传统回归的努力。其中一些诗作是他到北京后对海南的记忆和描述,也是一个诗人彰显多年实力积累的深沉之作。

《窥豹录》 胡亮  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为一个批评家,胡亮扎根蜀中遂宁,目光广阔,他的心眼一直走在中国诗歌的现场。胡亮的诗歌评论价值之高,不仅来源于他对诗歌的判断,还来源于他自由独特的文体。2018年,积多年之功的诗评集《窥豹录》出版,在诗坛甚为瞩目,被称为是“诗歌批评界的一匹闪亮的黑马。”在《窥豹录》中他写了包括周梦蝶、余光中、洛夫、瘂弦、郑愁予、昌耀、吉狄马加、西川、李亚伟、张新泉、尚仲敏等在内的99个诗人。胡亮的文字独特而妖娆,具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在写周伦佑时,他这样开场,“周伦佑抓住他的头发,想要把自己提起来:他双眼圆睁,双手紧攥,青筋暴露,大汗淋漓,似乎马上要瞪掉脚下这颗星球。”评价张枣时,胡亮将张枣与柏桦的友谊知音故事,与诗坛李杜,以及北大海子、西川和骆一禾等诗人友谊佳话相比,“知音故事都是酩酊故事,都是谈话节故事,都是连夜坐火车出门鉴诗的故事,都是奇迹,都是仙境。张枣,柏桦,就这样双向卧底。”对于“个人化”的风格,胡亮也很自信,他自己形容为“极其古灵精怪”。他很坚定自己的路,“就是不想跟任何人‘撞衫’。”

评论 3

  • fm518837 2019-01-06

    👍

  • 我就是你 2019-01-05

    牛啦!

  • 北海之滨 2019-01-05

    一半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