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现 | 宣汉祭司文字将纳入北大研究课题

封面新闻 2018-12-21 00:04 42966

宣汉土家族十八代祭司赵昌平(左)和北京大学教授陈保亚交流祭司文字。李贵平 摄

封面新闻记者 李贵平

这次来宣汉县调研的,均是国内在语言学、文字学方面的知名专家教授,他们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保亚、孔江平、邵永海、孙玉文,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守奎、江铭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立军,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华学诚、张黎,湖南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陈廷亮,著名书法家、甲骨文专家欧德顺,著名画家罗家宽等近20人。

土家女祭司赵昌平在北京专家面前表演祭司舞。李贵平 摄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种特殊而难得一见的独特文字,这里面既有汉字的借用,也有自己独立创制的文字,有些图画性很强,有些则是抽象程度很高的符号,这些内容对研究社团文字的起源、形成、演化过程很有研究价值,对解释使用这些文字的祭祀等活动也非常有价值。

宣汉土家祭司文字。

陈保亚教授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这次我们对赵昌平做了初步录音,发现这些文字的读音有的和西南官话对应,有的和古汉语对应,还有的还难以解释,这对我们进一步弄清这一带的早期语言传播、进一步解读这些文字并弄清这些文字的年代很关键。

民间武术家丁耀庭所收集文物上面的祭司字符。

此次活动的策划人、《科学中国人》杂志社社长张刚也指出:为期五天的巴文化研讨以及实地考察盐茶古道遗址等,收获很大,宣汉县土家祭司文字的发现非常珍贵,它是一种记录了古代商业文化的活化石。张刚后来几天和陈保亚等人行走在邻县开县温汤古盐井这样著名的古盐场以及周边的“盐茶古道”,发现沿途场镇都较大,人口也较多,小的有四五千人,大的有上万人,随着古今场镇人口的迁徙和文字的流变,祭司文字早已在广泛的民间人群使用;而赵昌平收集并提供的这种祭司文字若能找到更多的文物、实物支撑,很可能会成为解开“夏商周断代工程”之谜的一把钥匙,通过这些祭司文字,来论证夏朝及夏朝文字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性。

北京专家研读相关资料。李贵平 摄

值得一提的是,陈保亚教授主持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研究中心,有一个“语言的流动与变迁”国家级课题,陈保亚拟将此次宣汉县祭司文字纳入这个课题的子课题,并将携手宣汉县政府联合申报“四川省文化基金”,以此深入挖掘“巴文化”这一文化瑰宝。

宣汉县土家祭司文字的发现,从另一个侧面见证了巴国的历史。通过对祭司文字的研究,就能更多地了解巴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逐步揭开巴国神秘的面纱。有专家展望,只要解读了神秘的巴蜀古文字,历史文化的时空将会发生倒流,人们可以得到许多在任何古书上都没有的历史真相。

评论 1

  • fm501706 2018-12-22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