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蜀地曲艺丨谐剧第二代掌门人沈伐④ 登上央视春晚演《零点七》 将谐剧推向全国 

封面新闻 2018-12-01 22:43 7636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像 关天舜

谐剧一开始就着重一个演字,一个谐剧演员就是谐剧表演的基本单位。谐剧演员自始至终扮成剧本中一个角色去进行表演;只扮演一个人,决不同时去扮演两个人。所谓“一人(演员)独演,独演一人(角色)”,也有人叫做“一个人演一台戏”。1986年,沈伐带着谐剧《零点七》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他用四川话表演谐剧,引得观众捧腹大笑。

沈伐在央视春晚舞台表演《零点七》

“最开始选的节目,并不是《零点七》。”1985年末,四川电视台推荐沈伐表演凌宗魁创作的《听诊器》。不幸的是,该节目在一审时就被“枪毙”,原因是该题材不适合春晚舞台。“节目没过,我就打算带着铺盖卷回来了。”

就在沈伐准备打道回川时,焦乃积在舞台侧幕找到沈伐,问他还有没有其他节目。沈伐说多的是,并当场表演了《演出之前》(包德宾创作)。“他问我舞台效果怎么样,我说才演过,效果还可以。他就指着舞台旁边,找了个小地方说‘你演给我看看’。”节目演完,焦乃积连连叫好,兴高采烈的他当即把沈伐拉到春晚总导演黄一鹤面前。

年轻的沈伐

沈伐在表演

“当时还有阎肃老师。我又表演了一遍,黄导是北方人,虽然没有全部听懂,但他觉得内容、效果都还不错。尤其看到焦乃积他们被逗得哈哈大笑,都觉得好,就定了这个节目要上。”沈伐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从确定节目到正式上台的40多天里,他一个人每天关起门没日没夜地排练。“很多演员都喜欢出去游览首都胜景,陶长进(川剧演员,1986年春晚《断桥》许仙的扮演者)约我出来耍,我不去,天天在屋头练。”

沈伐表演谐剧《这孩子像谁》

因为是纯四川方言,担心有些观众听不懂,黄导一再要沈伐把语速放慢,再把太地道的方言词改换一下。“阎肃老师把《演出之前》改名为《零点七》。”这个节目除了被更名为《零点七》以外,在后来的几审中都顺利过关,并被安排在黄金时间表演。功夫不负有心人,9分钟的《零点七》大获成功,打破了央视春晚均为普通话节目的格局,台词“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迅即成为流行语。

这之后,沈伐不仅在北京与游本昌联合举办了《哑剧、谐剧》专场演出,还到全国各地巡演“沈伐谐剧专场”百场,场场火爆,使得谐剧这门艺术迅速在全国叫响,开创了谐剧艺术的巅峰时期,并由此确定了他作为谐剧第二代掌门人的地位。

沈伐的舞台艺术形象

两年后(1988年),焦乃积又到成都挑选央视1988年春晚节目,沈伐的新作品《蓝贵龙接妻》(包德宾创作)被看中。为让该节目更加出彩,导演选择已经成名的川籍电影演员岳红与沈伐搭档,被更名为《接妻》的谐剧因此变成了方言小品。

沈伐与岳红配合默契,不负众望,台词“一,二,二点五”、“像麻将牌里的幺鸡”、“打我,打得个保质保量”迅速流传开来,也成了来自春晚的第一批流行语。“1990年,我又参加了央视元旦晚会,表演了方言诗朗诵《王啰嗦》。谐剧和方言诗朗诵都是我们老师王永梭先生创作的形式,我都带上了央视舞台。”

【下期预告】

除了谐剧,沈伐还出演了上百部方言剧,最为经典的无疑是“王保长”系列。他塑造的王保长形象已经成为经典。

评论 2

  • fm499530 2018-12-07

    厉害呀!

  • 北海之滨 2018-12-06

    当年笑安逸了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