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蜀地曲艺丨谐剧第二代掌门人沈伐③ 拜师王永梭 与谐剧“牵手”一生 

封面新闻 2018-12-05 07:00 46250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像 关天舜

谐剧不像北方的单口相声,也不像上海的“独脚戏”,甚至上世纪30年代末四川出现过的一种形式叫“单簧”,也和谐剧大不相同。谐剧主要是表演,是通过一个演员第一人称地扮演剧本中的一个人物,处在规定情景中,用具体的动作,生动的语言,活生生现身说法地展现出一段小故事。

1939年,谐剧创始人王永梭自编自演第一个谐剧《卖膏药》。1943年他将这一新曲正式定名为“谐剧”。此后,王永梭又陆续创作演出《扒手》、《黄巡官》、《赶汽车》、《开会》、《喝酒》等20余个谐剧。后又创作演出《在火车上》、《打百分》、《结婚》、《自来水龙头》等新剧目。

1963年,因为王永梭的一台谐剧专场演出,沈伐深深地爱上这门曲艺。自学、模仿谐剧十多年,沈伐确定了自己以后的艺术方向,也感动了省歌舞团的领导。“我对谐剧特别喜爱特别酷爱,我就立志要学这个,我要调到曲艺团(四川省曲艺团成立于1963年4月),我们领导也很支持我。”1974年,沈伐正式从歌舞团调到曲艺团。“我们老师在曲艺团时也听到过我在学谐剧,对我有所耳闻。”

那时,王永梭不能登台,只能在幕后管管服装、道具等,团长便安排他指导沈伐排演谐剧。“王老师很愿意教我。有个学生来学习谐剧,他感觉是个好事情。”王永梭给沈伐排的第一个戏是《十二点正》。“老师一手一脚地教我,一段段地帮我排。排了之后,第二天觉得不行,再重新来过。”

谐剧是笑的艺术,但在当时,喜剧并没有现在这么受欢迎。所以为了符合当时的审美需要,沈伐的第一个谐剧在王永梭的把关下,改了又改,排了再排。“演出第一场,老师帮我拉幕。我在台上的时候,他比我还要紧张。看着观众有了笑声,有了掌声之后,他比我还要高兴。”

一个想培养亲传弟子,一个想得到师父真传,王永梭和沈伐一拍即合。“老师给我排戏、讲谐剧的道理,慢慢的我跟他家人相处的也越来越好,正式成了他的入室弟子。”

沈伐非常喜欢这一艺术形式,又有10多年的自学基础,在谐剧“开山鼻祖”的细心指导下,他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谐剧演员。“王老师带着我走南闯北,一路风光。我所有的荣誉都是谐剧给我的。”

【下期预告】

沈伐是将谐剧带上央视春晚舞台的第一人。可当年,他却差点与春晚舞台失之交臂。

评论 6

  • 小米米 2018-12-30

    王永梭中国谐剧之父。能从师,必定不简单。

  • fm515622 2018-12-05

  • 傅老大 2018-12-05

    [笑cry]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