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入道之后:曾在终南山“活死人墓”住了三年

封面新闻 2018-11-28 10:16 44139

孙建军

作者简介

孙建军,山东文登人,求学于厦门大学哲学系,谋生于威海,文史学者。集有《全真教在威海》、《丁汝昌研究探微》、《北洋海军研究探微》、《拂云看山―追寻威海历史文化的遗踪》等 ;整理校注《丁汝昌集》、《北洋海军官兵回忆辑录》等 。

年轻时的王重阳是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好青年。考文科,想做文官;考武科,想做军官。

结果呢?

文官做不成,武官没做成。

文场被人撵了,武场变成了酒场。

满怀热情,一腔热血,换来的竟然是一缸酒水。

就这样,到了四十八岁那一年,疯疯癫癫的王重阳突然悔悟,“慨然入道”了。

三改名字

巨大的挫折感,使得王重阳破罐子破摔,利用其酒监的便利,天天酗酒闹事(“害风王三,前时割税,为酒爱、饮中沉醉”《重阳全真集·解佩令》),被人称作“王害风”“王风子”“王风”“害风儿”。

风,就是疯。这个字挺响亮,王重阳颇为喜欢,也干脆从此自称“害风”。

其实,害风是有名字的,作为一个富家子弟,他的名字还是很讲究的。

根据王重阳的自述,他的乳名“十八郎”“十八”(“弟子王喆小名十八郎”《重阳全真集·仁法师说三六》;“小名十八”《重阳全真集·自咏》)。

家中排行第三,故人称也自称“王三”。因酗酒导致肾虚而乌了眼圈,也叫“圈眼王三”(“圈眼王三乞觅时,被人呼作害风儿”《重阳全真集·纸旗上书》)。

他的学名中孚,字允卿。

文改武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德威”,字世雄。

宣布得道时,名改为王喆,字知明,号重阳子(“姓王名喆知明字,道号重阳四味全。”《重阳全真集·述怀》);

到宁海,又改了,名王嚞,字智明(“在关中名并两吉,字知明;到宁海又添一吉,字智明。”《重阳教化集·赠丹阳》)。

名字的变化,恰恰正正地说明着王重阳一生经历的变迁。

王重阳入道了。这,可以从他四十八岁这一年算起。

看破红尘

曾经雄心勃勃的一个人,却变成了酒中雄杰,终日里在酒场中耍威风。这样的日子,不是王重阳的追求,更损害了他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王重阳对生命的思考也在深入,“四十八上尚争强,争奈浑身做察详。忽尔一朝便心破,变成害风任风狂。”(《重阳全真集·悟真歌》)

这一年,金海陵王完颜亮正隆四年(1159),王重阳向世人宣布,他遇到了钟离权、吕洞宾两位仙人,“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重阳全真集·遇真诗》)。

王重阳又要走另一条路了。

王重阳毕竟是王重阳。他虽然宣称看破红尘,但他绝不会甘心做一个峨冠博带、道貌雍容的隐君子,冷静地而且远远地以慧眼望着人世。他,还要继续折腾!

经过一番长考,王重阳于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元年(1161年),在终南南时村掘地筑了一座“活死人墓”,号称“活死人”,住了进去。这一令世人瞩目之举,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大定三年,王重阳填掉了活死人墓。地下的生活,可以惊世骇俗,却很不方便且对身体有害,王重阳迁居刘蒋村,建草庵居之,且找了两个伙伴。

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认可他,并加入他的传道活动。

但是,曾经的酒场生涯,将他曾经的好声誉消耗殆尽。他虽然借助钟离权、吕洞宾等道教神话人物的影响力,仍没有产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果。看破红尘

王重阳很失望,他要继续寻找突破口。家乡是不行了,乡人眼里的他,还是那个酒疯子。那么远方呢?

大定七年四月二十六日,王重阳一把火烧掉了刘蒋村的茅庵。向东,已经五十六岁的王重阳出发了!

大定七年闰七月十八日,王重阳辗转来到山东宁海州;大定十年正月初四日,王重阳死于汴梁。

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王重阳就在胶东半岛大获丰收。收弟子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马钰之后,大定八年八月,王重阳在文登姜氏庵建“三教七宝会”,正式创立了全真教。随后又建宁海“金莲会”、福山“三光会”、蓬莱“玉华会”、掖县“平等会”。

王重阳终于干成了一项事业,虽然他没来得及“衣锦”还乡,留下了极大的遗憾。

王重阳“抗金”演变

王重阳从四十八岁宣布得道、到五十八岁死亡,一直在为了创建全真教而努力奋斗。

翻检金朝、元朝甚至明朝各个时期的全真教史料,都没王重阳抗金的记录。但是,到了清朝晚期,广东罗浮山酥醪观主持陈教友(铭珪),编辑了一本书,《长春道教源流》,八卷。在这本书里,陈教友提到了一本书、一首诗,即“国朝顾嗣立《元诗选》有商挺《题甘河遇仙宫》”。陈教友生于道光四年(1824年),卒于光绪七年(1881年)。隔着几百年,陈教友挖出了一首诗。诗文是这样的:

子房志亡秦,曾进桥下屐。佐汉开鸿基,矻然天一柱。要伴赤松游,功成拂衣去。异人与异书,造物不轻付。重阳起全真,高视仍阔步。矫矫英雄姿,乘时或割据。妄迹复知非,收心活死墓。人传入道初,二仙此相遇。于今终南下,殿阁凌烟雾。我经大患馀,一洗尘世虑。巾车傥西归,拟借茅庵住。明月清风前,曳杖甘河路。

诗作者商挺,《元史》有传,大抵一生追随忽必烈,官至枢密副使。至元九年,出任安西王府王相,因“赵炳被杀案”而无辜牵连,遭忽必烈见疑,被罢官、系狱、籍没家产。这已经是忽必烈至元十六年的事情。而至元二十一年又再遭系狱百日。二十五年十二月卒。

显然,商挺是“我经大患馀”才写的这首诗,是在借诗抒怀。写作时间当在至元十六年到二十五年、公元1280—1295年之间。这个时间,离王重阳去世的1170年,过去110年。

我们不知道商挺说出关于王重阳这些话的原因和根据,但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段话里,大有可值得怀疑的地方。

按照商挺的说法,王重阳建立全真教之后,高视阔步、步履矫健,英雄姿态翩翩,可能(“或”)还大张旗鼓地干了一件大事,“割据”,也就是占地为王、对抗金朝。知道不行,王重阳才收心(当然包括收兵)坐进了“活死人墓”。

我们前面反复介绍了王重阳的生平,这里再据李道谦《七真年谱》复述一下:

四十八岁,1159年,六月望日,在甘河镇遇仙。

四十九岁,中秋日,再醴泉县遇仙。

五十岁,1161年,坐于终南南时村“活死人墓”中。

本来王重阳已觉悟人生,“辞官解印,黜妻屏子,拂衣尘外”,怎么忽然又来了一个“乘时或割据”了?

商挺这诗意的说法,几百年后,又被陈教友挖掘出来,丝毫不加怀疑,干脆认为:“据此则重阳不惟忠愤,且实曾纠众与金兵抗矣。金时碑记有所忌讳,不敢显言。挺既入元,故直揭其大节也。”

这就是王重阳被塑造成“抗金英雄”的经过。射雕、神雕中王重阳的故事,倒也不能说完全是金庸杜撰的了。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