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丨金庸先生逝世 我们在香港送别一个江湖

封面新闻 2018-11-08 00:33 56161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2018年10月30日,刚刚在香港结束了一天采访的我,正和两位同事寻觅晚餐,几乎是同时,我们三个人的手机都响了——同一件事,金庸先生去世了。后方发出指令,希望我们尽快赶到现场,配合进行直播。

第一时间,我们三个都有点懵圈,消息准确吗?去哪里直播?能够迅速采访到哪些相关的人?一边着手解决一连串问题,一边坐上去往医院的计程车,上了车我才后知后觉的有一丝怅然若失,那个陪伴了我青少年时代的大侠,真的离开了。我一直等待的作品大修,将不再可能。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经历送别。这些年,我和同事一起,送别过牺牲的战斗机女飞行员余旭,送别九寨沟地震中遇难的群众……我们经历了对于逝去的告别,也见证过放下过去的新生,例如,在汶川地震十年后,那些从生命裂缝中开出的花朵。

但这一次,又是一场太过不同的送别,因为我们太清楚,这位老人对于这个时代,对于大多数人的意义,我们告别金庸,更是感谢他为我们建构的那个快意恩仇、有血有肉的江湖。

这是一场不打扰的道别,在医院门口,在前后方的默契配合下,我们完成了直播。在直播中,我们无意为这场送别贴上任何标签,仅仅只是见证和记录,在现场的每一个人、响起的每一首歌、每一个匆匆赶到又默默离去的身影,都是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没有戏剧的张力,但却能引起所有人的强烈回响和共鸣。

这也是一场并不符合常规意义的道别,在没有更多的消息和声明的那个夜晚,在医院外守候的媒体都格外安静,而后方,寻找与金庸先生相关的人,挖掘出那些被时间掩埋的故事,关注着读者们的讲述和反馈……参与这场道别的每位记者都迅速找到了自己着手的角度,用尊重和安静的姿态,迅速呈现了一场横跨两岸三地,上下近一个世纪的回顾。

金庸先生逝世,我们在香港送别了一个江湖,但如他所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结束当天的工作后,我就在想,或许,我们现在就已经身处在另一个媒体江湖中。客观、严肃、尊重、真实,这些媒体应该具备品质,我们依然在坚持。尽管有了更多的技术手段,更丰富的呈现方式,但始终没有改变的,终究是我们对这个时代的关注,以及对个体命运的呈现。

评论 9

  • 我的眼睛就是尺 2018-11-08

    👏👏

  • 北海之滨 2018-11-08

    👏👏👏

  • 我就是你 2018-11-08

    致敬了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