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现丨最后六年在川度过 贾岛:长眠安岳的“推敲”诗人

封面新闻 2018-11-02 11:44 41768

修建于清朝的瘦诗亭。曾陈列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  李贵平 摄

清乾隆年间,安岳县令徐观海建造的“瘦诗亭”。李贵平  摄

封面新闻记者  李贵平   文/图

贾岛(779~843年),字阆仙,人称诗奴,唐代大诗人。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

贾岛与同时代的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对后世影响甚大。贾岛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出许多精品。韩愈赠诗云:“天恐文章浑断绝,故生贾岛著人间。”评价极高。

贾岛墓地台阶。李贵平 摄

长眠安岳 一身六墓

说起贾岛,我们知道他是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也熟悉他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名句典故。但很多人也许不知,贾岛生命的归宿,竟然是在四川安岳县城以南的安泉山麓。

去年春天我来到安岳采风,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去拜谒贾岛墓。那天刚下雨,已近黄昏,我们从一户农家房子后的小路穿过一片田畴,向那座并不高的安泉山走去,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上,到处是茂密的树木、竹林和野草,七弯八拐走到了一间青瓦木屋,这青瓦木屋很简陋,由七八个清砖柱头支撑,木屋边有几座青苔密布的石碑,木屋正上方的石阶用石条砌成,石条上生着一层潮湿青绿的腐植地衣。我们从左侧迂回登上石阶,仅七八米就看到贾岛墓了。

此时清明节刚过,不远处几座私坟还挂着被雨水打湿的纸钱花圈,而眼前贾岛墓,杂草丛生,满目荒芜,四周沉寂。看来,平时也没多少人来祭拜这位古代诗人吧。

细看,贾岛墓呈半圆形,长12米,宽、高各3米,砌石为垣。四周用石条垒砌,坟头和周围杂乱地生长着各种竹木,落叶满地,人踩上去有些松软。又返回到下面那木屋石碑上的文字,文字多已风化,模糊不清。此时暮色四合,光线很差,幸亏我带的单反相机可以把感光度调得很高,才把贾岛墓拍摄得很清楚。

我后来从安岳县志了解到,这青砖木屋还真的跟贾岛有关系,它修建于清朝,名曰瘦诗亭。曾几何时,瘦诗亭内陈列过不少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

贾岛不是四川人,他生于河北省涿州,60岁(一说59岁)时迁来四川普州(今安岳县),任司仓参军,64岁病故并葬于该地。贾岛死后,友人苏绛写了《贾司仓墓志铭》,墓志铭记述了贾岛的生平:“贾岛于会昌癸亥岁七月二十八日终于郡官舍,春秋六十有四,葬于普南安泉山”。清乾隆年间,安岳县令徐观海在墓前建造“瘦诗亭”,晚清普州县令斐显忠又重建并立牌坊。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贾岛墓全貌。瘦诗古亭现为安岳县文物保护单位。

一代诗人竟长眠在川南这片沉寂山林,这让我有些意外。也许是“名人效应”,贾岛竟有“一身而六墓”的说法。除了安岳县这个贾岛墓,据传还有几处:其一,北京房山有贾岛衣冠墓,乾隆帝《贾岛故里》诗云:“闻说浪仙里,依然在范阳。”其二,河南洛阳,《洛阳府志》《洛阳县志》都说有“长江主簿贾岛墓在伊阙东山,墓碑见存”,也为衣冠墓。其三,安徽当涂,清代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四《贾岛墓》云:“唐诗人贾岛墓在安徽太平府城外甘棠村。”现代学者李嘉言考证,此墓为贾嵩墓,非贾岛墓。其四,陕西《富平县志》载:贾岛墓在富平县皋里大贾村,村中有贾岛墓碑,碑文为柳公权手书,此为疑冢。其五,四川大英县,《方舆胜览》载:“贾岛谪为长江簿,有墓在焉”。

史家考据,只有四川安岳县这座贾岛墓才是真冢,其他均属纪念性衣冠墓。

贾岛墓呈半圆形,长12米,宽、高各3米,砌石为垣。李贵平  摄

最后六年 在川度过

得罪了皇帝的贾岛离开了长安(今西安)这个政治文化中心和诗友亲朋的贾岛,内心的孤寂只有他一个人品尝得出。

自京城出发,贾岛在途中写了首《寄令狐相公》(亦作《赴长江道中》)诗:“策杖驰山驿,逢人问梓州。长江那日到?行客替生愁。”山塬浩茫,云水激荡,映衬出清瘦诗人的茕茕孑立,前途渺茫。

南下巴蜀,千里川陕道,漫漫不归路。绝壁万丈,层峦叠嶂,风沙、瘴气、酷阳、冻馁、野兽、泥石流等蝗虫般袭来……贾岛入川途中,常常遇到不少移民,此时,虽“安史之乱”已过去了七八十年,但有不少百姓源源不断拖家带口,奔向相对安宁富庶的天府之国。或三五成伴,攀援于蚕丛山道,或为官兵敲诈,或遭匪患拦截,或受虎豹袭击。激流山峦间,酷暑寒冬里,留下无尽辛酸的行旅足迹……

贾岛一路颠簸、风尘仆仆来到四川,他先是在长江(大英)县主簿任上,工作勤勉努力,深得百姓拥戴。

性格耿介的贾岛,依然在诗歌中发了不少牢骚,比如,他诗中一再称自己是“逐客”“迁人”,“三年在任,卷不释手。”贾岛对长江县充满了深深的感谢、怀念和眷恋之情,把一生用心血吟成的诗歌命名为《长江集》,后世也称他为“贾长江”。

《贾岛年谱》记载,贾岛在任长江县主簿时,写了《赴长江道中》《观冬设上东川杨尚书》《谢令狐相公赐衣九事》《寄令狐相公》(驴骏胜羸马)等共计18首。但实际上,应该远不止这些。

贾岛为政之余或吟诗作赋,或诵读佛经,与一二知己开怀畅饮。长江县城附近的明月山上有座玩月亭,贾岛常到亭中读书,或登眺吟咏,诗有《明月山怀独孤崇鱼琢》《送独孤马二秀才居明月山读书》,表明贾岛对当地知友独孤崇(字鱼琢)秀才、马秀才等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明月山的喜爱:“明月长在目,明月长在心。在心复在目,何得稀去寻?”

开成五年(840),贾岛任期满后,升任普州(今安岳县)司仓参军(掌管财政税收的官职),官阶由从九品升为正八品下。

普州地处川中腹地,境内石刻“上承敦煌,下启大足”,素有“中国佛雕之都”美誉。贾岛到任后,很快入乡随俗。政务之余,他常去南门外的南楼读书作诗,写过不少诗,最有名的是《夏夜登南楼》,全诗如下:“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表达了身在异乡、前途迷茫的孤寂落寞。

会昌三年(843),贾岛再次期满,升任普州司户参军。遗憾的是,他还没来得及赴任就去世了,享年64岁。他在四川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6年。

贾岛一生贫困潦倒,官微职小,禄不养身。死之日,家无一钱,只有一头病驴和一张古琴,教人为之一叹。贾岛去世后,夫人刘氏按其遗愿,把他安葬在城南的安泉山麓,朋友苏绛为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

评论 1

  • 北海之滨 2018-11-03

    这个经得起推敲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