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李芷希:在自己身上 克服这个时代

封面新闻 2018-10-22 10:53 37758

成都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高2017级5班 李芷希

历史对于旁观者是一段故事。对于亲历者,却是切身的喜悦和感伤。——《舌尖上的中国》

1976年唐山地震。柴静曾采访当年的一位女医生,她说没把地震往事告诉后代。柴静问她不怕被遗忘吗?她说:“不记得的事情太多了。”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更应该关心时事,为什么要去关注已经过去的、无法扭转的历史?崔永元也被问过这个问题。

在柴静的《看见》中,崔永元说:“(不知)是林语堂还是陈寅恪说的,这个民族有5000年历史,非常了不起。”然而,这却是一个不重视历史的民族,他认为。

抗战老兵如此,慰安妇也是如此,在灾难中存活下来的人们也是如此。当有人因考差了就跳楼时,当有人受到刺激就伤害他人时,当有人因鸡毛蒜皮的事就感慨世道不公时,他们从未发出过声音,承受沉痛的历史给他们带来的伤害,如同接受四季来临。

也许他们很少有过为自己发声的机会。在中国电影界中,郭柯导演的以慰安妇为题材的纪录电影排片很少,占领巨大份额的依旧是以爱情、科幻等题材为主的电影,缺少对现实的反映和对历史的铭记。

似乎只有“伟人”才能被历史记住,而成就“伟人”的人,甚至连清晰的脚步声都无法留下。

一位老师说,以前她曾找几位学生帮忙搬东西,之后给每人买了一对鸡翅。“老师,你真的太好了。”一个学生说。“我妈妈每次都只给我买一个鸡翅。”另一个学生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吃肯德基。”还有一个学生说。

他们都是六年级的学生,吃的时候连骨头都咬开了,啃得干干净净。他们来自一所乡村小学,大多数是农民工子女或附近菜市场菜贩的孩子。

听这位老师讲的时候,包间里的大圆桌上摆满了各种精致的菜肴,我突然一口都吃不下去了。

在中国,现实的引力太过于沉重。许多人都很理想主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先“成为一个人”,而不是生活的奴隶。

在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人和他们的梦想被尘封在厚重和污秽下。历史蚕食着他们,裹挟着他们,继续流动。从未经历,并不是将其遗忘的理由。

最好的处世术,不是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其同流合污,也不是不妥协却能适应现实,而是像尼采说的那样,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指导教师 樊森)

【作者简介】

曾获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曾在《成都日报》《树德潮》发表文章。热爱慢生活。喜欢捕捉一切温暖瞬间。沉迷半夏风,爱做少年梦。唯愿平生烟雨一蓑,但求事事问心无愧。

【“少年派”栏目征稿启事】

1.作者范围: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2.作文体裁不限,字数400-1200字。必须是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严禁抄袭),而且该作品是第一次投稿(此前没在其他公开出版的报刊发表),请取消“一稿多投”的念头。3.投稿时,请将作文直接写在邮件正文中,切忌用附件。4.请务必留下详细的学校、班级和个人姓名信息,提供能保证收得到邮局汇款单的详细地址、学生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缺一不可。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5.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6.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邮件标题前标注“少年派”。

评论 1

  • Autumn-Q 2018-10-22

    [耍酷]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