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遗事|曾宗巩家族往事①:曾巩后人,投身近代海军

封面新闻 2018-10-16 17:13 39510

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

视频:听一曲哼唱版的北洋海军军歌

曾宗巩,福建长乐人,天津水师学堂驾驶班第四届毕业生。1894年参加甲午海战。

但由于存世资料有限,关于曾宗巩的生平、经历充斥不少讹传。近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曾宗巩的侄孙女曾兆惠,通过家族记忆结合历史史料,还原曾宗巩。

曾宗巩家族合影,应拍摄于1913年前。左起第三人是曾宗巩,侧身后是他的妻子。

进入水师学堂

单从名字上看,已经可知曾宗巩的家族渊源,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后人。

曾宗巩家族自南宋绍兴年间迁居到福州长乐后,世居感恩村已近千年。

曾宗巩一辈是长乐感恩村曾氏25代孙。

曾宗巩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三,老四早逝。按照族谱显示,他是“光”字辈,族名叫“曾光运”。出生后,父亲希望他能像先祖曾巩一样,又为他取名“宗巩”。

曾巩,字子固,曾宗巩的字也与此有关,家谱上的记载写为“又固”,后来曾宗巩在外时自己改为“幼固”。

福州是晚清开放较早的地区之一。在还崇尚科举的时代,曾宗巩兄弟四人先后都被送去了水师学堂。

曾宗巩是天津水师学堂驾驶班第四届毕业生,毕业时间是在光绪十八年十月,也就是1892年11月的中上旬间,同班毕业十九人。

天津水师学堂是晚清第二所培养海军军官的新式学校,1880年由李鸿章设于天津。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水师学堂的教学工作也同步进行了改革。《北洋海军章程》第五部分对此进行规范。在“招考学生例”中,明确表示北洋是仿英国教习章程。

同时规定,在学堂学习四年,考试合格者派上练船,在练船学习诸艺一年。在练船实习一年期间,举行春秋两次考试。通过后,准以把总候补。

曾宗巩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

按照曾宗巩的毕业时间,倒推5年,他入学的时间应在1888年,正好是海军教改后的首届招生。

曾宗巩的侄孙女曾兆惠说,按照族谱记载,曾宗巩生于同治五年(丙寅)九月二十七寅时,也就是1866年,照此计算,入学时他已经22岁了。

而章程规定,进入学堂的年纪“在十四岁以上,十七岁以下”。在1920年、1922年两份海军部的登记材料上,曾宗巩的出生年日期都写为1872年,照此计算,入学时正好是17虚岁。

从常理来说,族谱记载的生辰不会错误,曾宗巩出生年份出现两个日期,很有可能是为上学改小年龄。

战前调入扬威舰

1892年11月,曾宗巩毕业时,距离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只有两年的时间。

根据曾家流传,曾宗巩毕业后曾留校任教,直到在甲午战前调入北洋舰队的扬威舰任职。

按照《北洋海军章程》的编制规定,扬威舰上中高级将领有:管带(参将)、帮带大副(守备)、驾驶二副(千总)、船械三副(把总)各一员。

海战爆发时,扬威管带是林履中、帮带大副为郑文超,二副、三副目前没有明确的资料。

刘传标编《中国近代海军职官表》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前,曾宗巩任扬威舰的“枪炮大副”。

在北洋舰队中,除“定远”和“镇远”两艘最大军舰设“枪炮大副”外,其他舰船上并无该编制。

已故甲午史学者戚其章在《甲午战争史》将曾宗巩身份写为扬威舰的“千总三副”。根据书中注解,这一说法源自1978年对曾宗巩侄子曾国晟的口述记录,可惜这一口述记录的完整稿本至今没有公开。

曾国晟的女儿曾兆惠表示,“千总三副”这一说法是家中流传下来的。

“千总三副”,这与舰上编制有所冲突,但不排除是战时“高配”。

民国初年,池仲佑编撰《海军实纪》,为死难群公编著史略。其中在《林镇军少谷事略》一节中写到,“时济远横驶,碰及扬威,扬威益受伤,渐不能支。公犹督率舰员曾宗巩、曾瑞祺等,放炮击敌。”

文中的“公”就是扬威舰管带林履中,字少谷。

池仲佑曾经在北洋水师服役,写作该书时,他和不少幸存的甲午将领都在海军部任职,其中就包括曾宗巩。

根据现有信息来看,曾宗巩任职扬威舰时,或为“千总”。根据当时海军军官培养制度,已保“把总”后,仍要继续学习,并参加两次考试,如考列一等,即保以千总候补。

如此从时间上来看,1892年毕业的曾宗巩应该不是留校任教,而是完成后续课程。此时,已经处于战争前的临界点,曾宗巩应该在被保以千总后,随即被分派到扬威舰上任职,并随舰参加了甲午海战。

评论 4

  • fm604230 2019-03-01

    1册

  • 北海之滨 2018-10-17

    期待

  • IT小兵IT 2018-10-17

    6666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