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巴蜀鬼才”魏明伦② | 4000万青少年都读过《变脸》

封面新闻 2018-09-25 08:37 39935

魏明伦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影 关天舜

台上唱戏,台下读书。魏明伦从小就博览群书,新华书店、图书馆、舞台下……都有魏明伦读书的身影。9岁唱戏,倒嗓之后他开始自己创作,从白话诗到杂文,然后写戏。最早写的一部戏是1952年的《卧虎藏龙》,第一个搬上舞台的剧本是1954年的《莲花湖》。“我也演过自己写的戏,在小地方有点名气,但没有成大气候。”

上世纪80年代以前,魏明伦只是自贡川剧团一个小有名气的编剧,改革开放后,他的创作热情、创作欲望、创作状态,如同火山凝聚岩浆一般地喷薄和爆发出来。“我重要的作品都是改革开放40年(创作的),我和我的作品,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13岁的魏明伦主演《望娘滩》

魏明伦写戏不求多而繁,追求少而精。先后创作出《易胆大》、《潘金莲》、《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其中《易胆大》、《四姑娘》和《巴山秀才》在全国优秀剧本评奖中“连中三元”。

魏明伦写戏,追求剧本的文学性,要求剧本“台上可演,案头可读,要在‘两可’之间。” 从元代经典《西厢记》、《牡丹亭》到现代名剧《雷雨》,从元曲四大家、明清传奇剧作家到话剧大师曹禺,魏明伦越发清楚的知道,“戏剧文学留下来的是剧作家、是剧本,而不是演员。我热爱剧本,看过莎士比亚的剧本、曹禺的剧本。元曲是中国文学宝库里的重要部分,我对它们很熟悉,但不是看演出,看的都是剧本。”

他强调,“剧本的文学价值是可读的。”有了对文学性的重视,魏明伦的作品一版再版,成了名副其实的“长销书”。“我有我的能力和渠道去介绍和发展戏剧文学,也尝试用各种手法去适应观众。”2002年,魏明伦的川剧《变脸》入选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

魏明伦作品《变脸》入选语文课本,内容节选

《变脸》剧本被收录在《语文》九年级下册中,节选的是《变脸》剧本中“水上漂收留狗娃”一节,共有6000余字。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勒曼的《音乐之声》、孙鸿的《枣儿》三部作品的节选一道收录在第四单元中。书中还将《变脸》的部分场景配上了插图,对《变脸》的作者、背景做了详细介绍,并对课文中出现的四川俗语做了详细注释。

“80、90年代,川剧剧本是全国的排头兵,出了戏,也出了人,但有一样没出,出观众。出的不够,远远不够。是台上振兴,台下冷清。没有出观众的原因很多,青少年观众更是没得。没有观众一切都是空谈。新时期面临的困境是没有观众,出书出读者。川剧剧本入选中学课本,这个意义非常。”

魏明伦兴奋地翻开《语文》课本,“《变脸》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是必须课,是全国多数地方省市使用的本子。全国有好多中学,有多少中学生,你算算。从2002年开始算起,多数中学生都读过,哪怕是走马观花,到现在也有16年了。我了解过,光是成都市地区,每年要出20万册。我统计了下,16年总发行量在4000万以上。这些读者大多是少年读者。这是最大成就,是戏剧界最大贡献。”

【下期预告】

当今不少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但说到穿越鼻祖,当属魏明伦的荒诞川剧《潘金莲》,早在1985年,他就以魔幻现实主义的“穿越”形式,让武松、施耐庵、曹雪芹、安娜·卡列尼娜等古今中外人物,跨朝越代,为潘金莲鸣不平。

评论 1

  • 骆驼 2018-09-27

    [困]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