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笔记|辛苦修谱20年 七旬老人一己之力打造彭氏“终极家谱”(上)

封面新闻 2018-09-13 15:02 39043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摄影报道

前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史记》曰:谱乃家之史,史乃国之谱也。在中国,修家谱、撰方志,是一直以来的文化传统。一本家谱,可窥历史风貌。

成都彭氏后人彭忠东,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多年来在编纂家谱、人物志方面,投注大量心血,成果甚丰。

全书1400万字、编纂条目7256人、正文页码7172页....彭忠东耗时20余年编写的《彭祖与彭家著名人物志》,收录了世界范围内,三万余彭姓人士信息,时间跨度近5000年。

三年前,华西都市报曾刊登报道《四川百万彭姓人始祖是彭祖》提到:在绝大多数四川彭姓人看来,彭祖是祖先。四川的彭山和彭州,因彭祖而得名。这个观点也被彭氏后人彭忠东认可。

因此,在编写《彭祖与彭家著名人物志》时,除了收录彭姓人士外,彭忠东还特别花了一卷的内容重描述彭祖与彭祖文化,从历史考证的角度,力求证明彭祖文化有依据可寻。

9月12日上午,在成都锦江区一茶楼内,74岁的彭忠东和该书同姓彭的几位顾问、编委商量着出版一事。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共计8卷、净重17.7公斤的《2018版彭祖与彭家著名人物志》样书。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彭忠东。听他讲述修人物志的心血故事。

彭家聚会

从一本家族族谱开始的修志之路

彭忠东原籍四川广安。他回忆,自己8岁的时候,有天看到家里有一本粉红暗花缎子硬壳装裱的小册子,但不知道干嘛的。“后来了解到这是父亲手抄的《彭氏族谱》。”90年代,彭忠东调到成都工作。1994年,他的父亲从广安带来了两本家族族谱。

看到族谱保存完好,彭忠东很意外,同时萌生了一个想法:用电脑打出来。凭借在单位学习的电脑技术,彭忠东将两本家谱打印成24页纸。在族谱的序言里,彭祖等彭氏名人和彭家耕读传家的理念第一次进入了他的视线。

1996年,年岁已高的父亲给彭忠东提了一个请求,“能不能专门收集彭家的名人?”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彭忠东先后去了四川省图书馆、市图书馆等地查阅彭氏名人,“我和哥哥抄了几本回来,然后再录入电脑打印出来。”就此,彭忠东的第一本人物志诞生——《彭氏人物文录》。

出于帮助族人深入了解本支家族,体味祖先奋斗的历程,彭忠东萌生了编著“彭氏人物志”的意念。

彭忠东决定扩大范围,“不止是收录名人,还要包括士、农、工、商等阶层。”彭忠东四处走访参加彭氏文化研讨会,尽可能多结识彭姓人士。2003年,彭忠东在成都牵头成立了彭祖文化研究会筹委会,共同收集整理彭氏人物志。

2008年,《彭祖与彭家著名人物志》三卷本出版,他透露,身边很多彭姓人找他买书。“我自己手上的一套也送给别人了,”彭忠东笑道。

因为身体原因,彭忠东打算暂时歇业。“双脚肿的厉害,很难坚持。”每天在电脑前10多个小时录入信息,让彭忠东的身体逐渐吃不消,除了双腿肿胀外,双眼时常干涩、流泪,难以坚持。上海一位宗人朋友建议他,一定要坚持编到第5卷。

彭忠东咬牙坚持下来了。在第5卷里,收录了部分涉案人士。他说,收录这些涉案人员的目的,是警示教育后人。“希望后代不要犯错,多走正道。”

编写完第5卷后,彭忠东的手里还握有6000页的原始件。但他并没有停止编写丛书的行动。“这都是宗人提供的资料,我实在不甘心把这些资料扔了。”

相关阅读

城市笔记|辛苦修谱20年 七旬老人一己之力打造彭氏“终极家谱”(下)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