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宝藏(11)丨老官山医简:920支竹简医书,极有可能是失传的扁鹊医学书籍

封面新闻 2018-09-03 11:06 34348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摄影 关天舜

2012年,成都北郊天回镇老官山,在修建成都地铁三号线时,发现了一座墓葬。经过长达一年的抢救性发掘后,共清理出3座汉代墓葬,其中有一座墓葬是夫妻合葬墓。

在清理过程中,发现了一块已经碳化的竹制品。“我当时隐隐觉得有可能是竹简。”负责这次考古发掘具体实施工作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谢涛,当时就在现场。

这批文物被送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经过修复后,这些竹制品被确认是竹简,上面记录的都是医学相关的内容,足足有920支。

这920支竹简的发现,让四川乃至全国的考古界大吃一惊。

经过整理修复,920支竹简内容被确定来自5部不同的医书:《脉书·上经》《脉书·下经》《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刾数》《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分别属于经脉医学和汤液医学两种。

其中,《脉书·上经》内容以五色脉诊为核心,而五色脉诊正是扁鹊医学最突出的标志。

作为一代名医,扁鹊生活在春秋末期。关于他的轶事,如给病人换心、让病人起死回生的故事流传很广。

他的医学经过发展,到汉代时,已经进入了宫廷,这是从汉代文献以及《扁鹊仓公传》等文献证实了的。

遗憾的是,扁鹊的医学典籍和思想并没能流传到后世。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扁鹊曾著作《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但均已失传。现存的《难经》,疑是后人假借扁鹊的名号所著。

汉代医学有三大系统:《黄帝内外经》《扁鹊内外经》《白氏内外经》。其中,《扁鹊内外经》早就失传了,但老官山汉墓出土的这套竹简,有内外经的内容,还有经脉书和药方,属于扁鹊的医学理论。

出生于渤海郡,也就是如今河北一带的扁鹊,后来周游列国,在诸多地方行医,他是如何跟蜀地联系起来的呢?

四川自古是出名医的地方,东汉时更是出了著名的医学家郭玉。

郭玉是宫廷内著名的太医,擅长于脉理,史称“多有疗效,帝奇之”。

郭玉的师傅程高和师祖涪翁,都是享有盛誉的名医。

有考古人相信,这些名医实际上来自于与扁鹊有关的传承。

在老官山医简中,频繁出现了“敝昔曰”,如“敝昔曰:所胃五色者,脉之主”。这恰恰成了这些医简与扁鹊有关的直接证据。

有研究者认为,敝昔就是“扁鹊”二字的通假字。“敝”通“扁”,“昔”通“鹊”,在以往的古籍中也有出现。

因此,老官山汉墓中出土的竹简,极有可能就是已经失传了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

专家研究,这920支竹简有着长期使用的痕迹。

竹简,作为书籍,在古代非常难得,这一类的物品会往后世传承,一代一代地供人使用。

如果是作为随葬品的话,竹简应该重新抄写一份,作为随葬品放入墓中。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位老官山的医官墓葬里发掘出的这套竹简,竟然是他生前使用的原始版本,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字体不太一样。

为什么他会用这么珍贵的医简作为随葬品?也许是因为他没有后代或徒弟了。后继无人,只能让这些珍贵的书简跟他一起到另外一个世界。

这批医简的发现,不仅使成都地区成为我国一处重要的汉代简牍发现地,更是为研究汉代医经的成书提供了新史料。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