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40年|邓小平92年南行“首席接待官”陈开枝:没有小平南方谈话,就没有中国现在的发展

封面新闻 2018-08-12 21:27 79039



引言:

改革开放,今已40年。如今,我们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再出发。

5月21日,封面新闻推出“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题报道,记录40年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胡福明、“中国第一位个体工商户”章华妹、全国首个招聘干部王潮梁、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原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等时代弄潮儿……

一个个生动故事,再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奋斗精神。

今天我们继续讲述时代人物——邓小平1992年南方之行“首席接待官”陈开枝的故事。


陈开枝向记者讲述当年的故事。

1992年,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年早春,邓小平同志亲临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小平的南方讲话,让中国重新恢复了改革与开放的活力,被视为全国改革和发展的“伟大行动指南”。

美国作家库恩在书中曾这样描述小平视察南方的情景:“他的每一步都会引发一场‘政治地震’,他的每一句话都成为昭然若揭的真理。”

陈开枝,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作为“首席接待官”的他,自始至终陪同小平同志视察广东,亲身见证了改变中国历史的11天。

“那是扭转历史乾坤的谈话,没有南方谈话就没有中国现在的发展。”陈开枝如此评价说,“那11天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越往后越清楚。”

小平同志为什么要南巡?

“他就像一个退役的老船长,看到改革开放的航船在前进道路中摇摆、有颠覆危险,不顾年事已高,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橹摆正,让这条航船顺利驶向胜利的彼岸。”

1964年从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陈开枝被分配到了广东省委从事秘书、调研、协调以及接待等工作。28年零5个月的机关工作中,他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

“广东40年的改革史是血与火的考验啊。”6月初的广州潮湿闷热,在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陈开枝娓娓道来。

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我们党的历史转折点,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但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受到“左”的意识形态的干扰,改革开放反反复复。

“他反复强调我们国家已经错失了好多次机遇了,本来20世纪60年代是很好的机遇,但关起门来搞文化大革命。20世纪末21世纪初又是一次机遇,如果错失了那就对国家影响太大,所以必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陈开枝说道。

但在当时,有人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产生怀疑,甚至提出了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争论不休,这让改革开放一度处于低潮,国家政治与经济处于一片沉闷的气氛。

1991年春节,小平同志在上海做了一番谈话,表示计划和市场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区别的标志,不是两个社会制度根本的区别,“国门已经打开了,不能重新关起来,要按照这个路线走下去。”

随后,《解放日报》和《文汇报》用“皇甫平”的名义发表了评论员文章,把小平同志上海谈话精神传递出去。但是,当时被“左”的思想笼罩,马上引起反弹,有人批判该文章,甚至还派人去查。最终,这次谈话没能扭转局面。

小平同志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感到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有颠覆的危险,觉得必须出来说话。

可是到哪里去说呢?

他选择了南方,选择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去讲,到基层的干部和群众中去讲,把思想告诉老百姓。

“可是,说话是有风险的,他的人生已经‘三起三落’了,他拿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选择南方之行。”窗外暴雨突降,陈开枝轻轻推开因开着空调而关着的窗户,一阵清爽的风扑面而来,窗外的绿植被雨水冲刷得格外鲜亮。

正是小平这次南巡讲话,把中国的历史从此扭转过来。

“小平南巡讲话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往后就越看得清楚。如果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概括南巡的历史地位的话,他就像一个退役的老船长,看到改革开放的航船在前进道路中摇摆、有颠覆危险,不顾年事已高,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橹摆正,让这条航船顺利驶向胜利的彼岸。”陈开枝这样评价道。

“这就是小平同志对中国、对世界重大的历史贡献。”

改变中国命运的11天

“老人家说中国已经穷了几千年了,不能再穷下去了。”陈开枝回忆道,“于是,老人家就很激动地说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震撼世界的话。”

1992年元旦凌晨5点,广东省委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共中央办公厅的绝密电报。

“中共广东省委,小平同志要到南方来休息,请你们做好安全接待工作。”绝密电报中只有这样一句简单的话。

“一般人看不出这个电报有什么内容,觉得就是件很平淡的事,做好安全接待就完了嘛。”陈开枝顿了顿,继续说道:“但是,从我们多年的经验和政治敏感出发,绝不能当做一般的事情来安排。”

上午9点,电报送到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同志手上。

当时,陈开枝正在南海的沙头镇调研,“我们盼望已久的那位老人家要来了,请你赶快回来研究一下总体接待和安全警卫工作。”谢非书记用只有两人听得懂的语言打电话告诉了陈开枝。

“我一听到就十分激动,终于盼到老人家来了。”时隔二十多年,陈开枝说起这一幕,依然难掩激动。

当时,广东的政治、经济气氛十分沉闷,八年的改革开放可谓“香三年”“臭三年”,“香香臭臭”又三年。“所以大家都盼望老人家出来说话,只有他才能把局面扭过来。”陈开枝说道。

接到谢非书记的电话后,陈开枝决定立马离开南海返回广州。“现在一定要走,至于为什么要走,可能很快可以告诉你们,可能永远也不能告诉你们。”他对当地的同志说。

一路快马加鞭,陈开枝赶回省委机关。

“要让老人家多看多听,让他把思想都讲出来”,回到广州的陈开枝立即部署接待工作,确定方案,选好点。

1月23日,在从深圳蛇口去珠海的船上,谢非书记简要向小平同志汇报工作时,老人家一边看地图,一边听汇报,谈到了为什么要争取机会发展经济,为什么要追赶亚洲“四小龙”。

“老人家说中国已经穷了几千年了,不能再穷下去了。”陈开枝回忆道,“于是,老人家就很激动地说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震撼世界的话。”

震撼世界,震撼中国,震撼人心!

与小平同志11天零距离的接触和交流,也让陈开枝有了更多感悟和启迪。“一位88岁的老人,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辞辛劳,我们这些共产党员应该向这样的革命家学习。”担任小平同志南方之行的“首席接待官”后,在省委机关工作28年多的陈开枝于1992年冬调任广州市常务副市长。

“此后,广州提出要力争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就是实践小平同志的理论,完成他的嘱托。”他说,“小平同志都那么拼命,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也要拼命地工作。”

苦干、实干、拼命干,做一个600万城市人口的打工仔,一切都从老百姓出发——这样的工作态度,为陈开枝赢得了几个特殊称谓:“平民市长”,“人民的打工仔”。

“走在街上老百姓都直接叫我‘枝叔’,叫我‘大佬’,或者直呼其名。”说起自己的工作作风深受小平同志影响,陈开枝咧开嘴角笑了笑。

再次亲历领导人南方视察

陈开枝认为习总书记重走小平南巡路线有两个深意: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定会坚持改革开放;二是,这个新的领导班子一定会有新作风、新举措。

2012年,在小平同志南巡20年后,已经退休多年的陈开枝没有想到,自己再一次亲历国家领导人南方视察。

当年12月3日,时年72岁的陈开枝正在东莞开展扶贫动员工作,突然接到广东省委办公厅的电话,说有位重要领导要到广东来,希望他不要离开。

“我已退休多年,一般的事情不会找我,这次是一位省委副秘书长给我打的电话。”接待经验丰富的陈开枝意识到,“肯定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来”。

“和习总书记交谈时说点什么呢?我考虑把当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最基本的要理和关键的东西告诉总书记。”他说道。

2012年12月8日上午,陈开枝和当年分段陪同邓小平南巡的另外3位老人——原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原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以及原佛山市委书记欧广源相聚深圳莲花山,陪同习近平总书记向邓小平塑像敬献花篮。

在与习总书记简短的交谈中,陈开枝介绍了小平同志南巡时的一些情况,“我说道,当年小平同志教导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要抓紧机遇发展国家,他说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不搞改革开放的话,什么路都是死路一条”。

“老人家给三部分人各说了一句话,对老百姓说,谁不坚持改革开放,你们就把他打倒;对领导干部说,谁不坚持改革开放,谁都没有好下场;对反对的人说,不要老干扰,不要老放屁。”陈开枝回忆道,习总书记听完就微微一笑。

离开深圳后,习近平沿着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的路线,先后去了珠海、佛山、广州。

“这是做了两个很重要的宣誓。”陈开枝认为习总书记重走小平南巡路线有两个深意:

“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定会坚持改革开放;二是,这个新的领导班子一定会有新作风、新举措。”陈开枝清了清嗓子,望了望窗外,这时雨停了,阳光洒满院子。

“习总书记这是在用行动向全世界传达一个重要信号——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记者手记

6月初的一个中午,我们在陈开枝位于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他。“中午哪有时间休息啊。”身着白色长袖衬衣的陈开枝一边招呼着我们,一边利索地整理着办公桌。

现年78岁的他虽然已经转移了办公室,但墙上依然挂着的“永不言倦”和“难得糊涂”两幅字,在几平米的地方显得格外显眼。

除了稍挺的肚子,微秃的头发,岁月似乎并没有怎么影响着他。回忆起那段经历,他思维清晰,口齿伶俐,“段子”和“梗”信手拈来。

“我的籍贯比较复杂,看个头像是北方人,听口音像广东人,看肤色那得是非洲人了。”他的幽默感与情绪贯穿在讲述中,那段起起伏伏、波涛汹涌的历史,也被他演变得绘声绘色。

正如他所讲,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对中国后来的发展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小平同志孜孜不倦地为国家、为人民操劳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他。

1996年起,陈开枝就负责广州市与广西百色市的对口帮扶工作,多次到百色开展扶贫工作,慰问老区群众。1998年,他荣获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称号。2005年退出领导岗位后,他担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广东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等职,以个人的影响力动员了广州市社会各界及港澳台地区的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地区的百姓脱贫致富。

事实上,接受我们采访前一天,他刚刚从广西、贵州等地完成调研工作回来。“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全部生命去实践邓小平理论,就是我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眼前这位快80岁的老人的话,让我们肃然起敬。

封面新闻记者 宁宁 摄影 吴枫

评论 8

  • 挑战者老宋 2018-08-15

    [得意]

  • fm500201 2018-08-13

    没谁都行,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百姓的拥护,人心向背,通过历史来看,才是最终发挥作用的关键。苏联一夜变迁,丝毫不奇怪,本质就是向背问题。

  • 三虎 2018-08-13

    伟大的谈话!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