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李致⑤|重燃文学梦:为历史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忆

封面新闻 2018-08-10 07:17 38313

/名家档案/

李致,1929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共青团系统工作。先后任共青团四川省委《红领巾》杂志总编辑、共青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总编辑。改革开放时期,先后任四川省出版局副局长兼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出版总社社长、四川省政协秘书长。1991年至2009年任四川省文联主席。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 刘念

虽然从14岁开始,李致就开始写文章,但他的作家身份,主要体现在他晚年开始写的随笔系列作品中。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往事随笔”的总题下,李致先后写了几百篇随笔和散文,随后又集合成多部散文集,包括《昔日足迹》、《四爸巴金》、《铭记在心》等。 李致开始写这些随笔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一生中接触了不少人,也经历了不少事件,这些人和事与时代的变迁分不开,也可以说是时代的某些缩影或者折射,我需要倾诉自己的感情,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并对这些经历作出一些剖析,尽管这种剖析并不深刻。”可是,就在这些他自认为“自我剖析并不深刻”的书里,读者也能看到一个既复杂又纯粹的李致,看到字里行间充满的朴素、平静和爱,巴金倡导的“说真话,做好人”,以另外一种形式体现得淋漓尽致。

1949年初,李致全力从事地下党工作,为避免暴露身份,停止写作和发表文章。 在非常年代,“虽然我曾经有文学梦,但是环境所迫,我这个梦就只好暂时不要了。”改革开放后,李致回到四川,先后在出版界和宣传部工作,忙于工作的李致听从四爸巴金的建议,退休后再写作。1993年,李致赋闲在家,爱人又长期生病,他的重心以照料爱人为主,也有了更多时间来思考和写作。历经曲折,李致的文学梦又重新燃起,“这个梦又找回来了。”

在李致的散文创作中,涉猎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一直到当下。在他的笔下,地下工作的同志,国家领导人,文艺工作者,普通劳动者等,都有各自精彩的亮相。比如在《铭记在心》中,李致记录了他生命中重要的人物,其中既包括贺龙、张爱萍等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革命家兼文学家马识途等对自己重要的影响,还包括他与曹禺、沙汀、艾芜、刘绍棠、王火等文坛名家的深入交流,此外,还有他与音乐家周巍峙(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总导演之一,音乐家王昆的爱人)、编辑家范用等人的交往。而在普通小人物的刻画上,李致的笔也是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比如他在《胖舅舅》中回忆自己的舅舅对自己的爱,在舅舅去世后,对舅舅的怀念,语言真挚幽默。而在他家做了十多年活儿因而结下终生情感的保姆,也被李致写进《姨妈》一文中,真情流露,让人感动。

由于与巴金有着天然亲近的血缘关系,在李致的笔下,巴金自然是被表现的重头人物。与其他人写巴金的文章都不同,李致笔下的巴金,有其独特的视角:巴金对亲人的情感,对后辈的关爱,晚年的思考、困惑,对时间和亲人的留恋,以及他对自己小说代表作《家》原型人物的深刻理解,等等,都在李致的随笔集《四爸巴金》中有所呈现。《四爸巴金》全书共41篇,写作时间跨度近30年,记录了李致与巴金60多年的交往的细节回忆录。所涉内容贯穿巴金的青年、中年和晚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马识途是当年中共地下党川康特委副书记,又是李致所在学校的老师。提到马老,李致总是语气带着发出内心的敬意,“他对我是亦师亦友。我们心灵相通。”在《铭记在心》中所收录的一篇长篇随笔《历经斧斤不老松—记马识途》中,李致就用细致真挚的文笔,记述了他与马老超越半个世纪的交往细节,以及他所结识和见证的马老: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戴土耳其帽的英文教员”,成都解放前夕“爱护青年的组织部部长”,上世纪七十年代马老在“雷区”工作,一直到新时期“优秀的文艺工作领导人”等等。对于马老的文学成就,李致还回忆上世纪60年代,马老写长篇小说《清江壮歌》时的感人细节,以及马老敬佩巴老“说真话”精神等。

李致的“往事随笔”系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民族、历史、前途的关切思考,饱含着对战友、同志、亲朋至爱的真情实感。一片赤子之心。学者王地山在论及李致作品的艺术特色时说:“这种秉笔直书的写法,即是《春秋》、《左传》、《史记》、《汉书》等历史散文的纪实手法。它既是严谨的文学作品,也具有史料和史学价值。”对于《铭记在心》,评论家廖全京说:“他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这几十年里,他渐渐悟出了人生和艺术的真谛,他把自己在这几十年里这一点、那一点的感情,认真记录下来,积累起来,渐渐变成了一篇一篇的文字。这就是李致,平静的、朴素的李致。从这些文字里,我慢慢咀嚼出一种味道,一种既复杂又纯粹的味道,那就是爱。李致一直把理解别人,尤其是理解自己的亲人,作为通往人格理想的一条重要的路径,努力想在理解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内心的纯洁、光明、温暖。”诗人沈重则这样评价李致的作品,“诸多篇章,总是与时代风云紧紧相扣,事情也许都是平凡的。却从平凡中折射出高尚的情操,温暖的人情,加之作者的坦诚,便更觉其可亲。”

走过近90载春秋的李致,历经时代几度变迁,他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我曾为之喜悦或痛苦。我在‘往事随笔’中,写的这些人和事,我力求真实,决不加一点虚构。可以说是时代的某些缩影或折射,也许有一些“史料”价值。而且,我有感情需要倾诉,也想借此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剖析自己的一生。鲁迅反对‘忘却’,他说,记性不佳是有益于已而有害于子孙的。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我感到,写出一生的经历,是我应尽的社会责任。”2012年,李致荣获巴蜀文艺终身成就奖,专门嘉奖李致继承巴金“说真话”的精神,“为历史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忆”。



下期预告:

李致自小养成的看书与藏书嗜好,在李致家中,目之所及尽是书,无论玄关、卧室、客厅,更不用提书房……凡能放书的地方都少不了它。 李致的藏书,有不少都是名家签名版,比如巴金、茅盾、叶圣陶、曹禺、夏衍、艾青、沙汀、艾芜、刘绍棠等,简直是现代文学名家的“签名版全集”了。下期,李致将为大家讲述这些签名版背后的感人情谊。

评论 1

  • 我就是你 2018-08-11

    哈哈哈哈好赞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