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川剧编剧徐棻③ | 与丈夫结缘戏曲社 结婚当日戏台上“成亲” 

封面新闻 2018-09-19 07:09 36852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见习记者 徐语杨 摄像 关天舜

/人物档案/

徐棻,1933年生于重庆,国家一级编剧,川剧史上第一位女剧作家。代表作《王熙凤》、《死水微澜》、《目连之母》等,3次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两次荣获“文华大奖”及“五个一工程奖,“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在高中的最后一学期,徐棻失学了。

大哥为了成全自己的话剧之心,花了家中大量的钱,前两部作品还稍有收益,越到后来便越发亏损。而更重要的是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飞涨,当一口袋钱只够买一个烧饼的时候,徐家也供不了两个孩子同时念书。

“我的弟弟马上就初中毕业了,妈妈希望他拿一个初中文凭,所以我就放弃了读书。”失学后的徐棻在家待了半年,这半年她可没有闲着,甚至可以说,这段时间的所感对后来徐棻的写作有极大的影响。

徐棻有个好友的兄长藏书丰富,是个文艺青年,徐棻那半年几乎住在了好友家中,将那一屋子的藏书都看了个遍。从鲁迅巴金到大小仲马托尔斯泰,古今中外无不涉猎。其中鲁迅的作品对徐棻影响尤为明显,她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每一个作品里面都有点鲁迅的东西,改造国民思想,对民族文化的反思,自立自强的精神。

“父亲去世之后,家境日渐衰微,亲戚们一下对我们家冷淡了不少。我感受了太多人情世故,世态炎凉,心中有不少愤懑之情。所以鲁迅的东西当时合我心,现在作品里或多或少有那时的影子吧。”徐棻说道。

半年之后,徐棻参军进了文工团,成为了一名文艺女兵。1954年,徐棻考入北京大学新闻系,因为在部队里采访英雄士兵的经验,她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一名记者。

1952年北京举办全国地方戏曲汇演,川剧大出风头,同时也展示了不同地方戏曲之美。北大学生会觉得要跟上这股春风,于是决定成立地方戏曲社。得知徐棻从小和戏剧接触颇深,又在文工团待过,立刻请她来当社长。当时北京每年都有大学生文艺汇演,戏曲社成立的第一年,徐棻带队前往参加就拿了一等奖。

也正是在戏曲社,徐棻结识了丈夫张羽军。社团都是来自不同系的学生,为了聊工作方便,总是约好中午一起吃饭。他二人又时常搭戏,且都是夫妻角色。一来二去,两人渐生情愫。

1956年,徐棻和张羽军定好了结婚的日子,请了一些老战友前来庆贺,谁料当天竟和北京市文艺汇演重合了,两人合作演出的《刘海砍樵》也刚好在那天。前来贺喜的六名战友在家中苦等,徐棻与张羽军却在台上演戏,演的还恰巧是夫妻。

战友们在家中苦等不至,遂在所赠贺礼的相册上留打油诗一首,其云:“6个战友喜洋洋,来贺新郎和新娘。新人拜堂舞台上,战友空等在洞房。一支短语表心意,祝贺幸福万年长。”下面还写上“喜糖我们吃了哈”。徐棻二人回到家,哭笑不得。

“因为《刘海砍樵》戏中也有拜堂的戏,我们是先在台上成了亲,再回家成亲,我和戏剧的缘分就是如此深。”徐棻说道。

下期预告:从没想过当编剧的徐棻,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演员。然而机缘巧合,所学所感以及关汉卿的《燕燕》令她心中积愤难平,于是将其修改一通,藏于抽屉。却没想到,《燕燕》在今后成为她的代表作。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