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客|90后海归女硕士为何辞职“种桑养蚕”搞农业?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5-13 20:05 35682

祝梓林

封面新闻记者 朱珠

成都5月的天气已经有点燥热了,祝梓林带着草帽穿梭在田间地头,看看桑树的长势,随手采摘下已经熟透泛紫的桑葚……本应该在高楼大厦里吹空调当白领的92年姑娘,却辞职搞起了农业。

其实这里是2018年祝梓林和朋友一起创建的生态农场,但在她眼里这更像是一个文创项目,因为围绕蚕桑文化而打造,她希望让更多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项目投资大、回本慢因而常常被身边人质疑,乐观开朗的祝梓林依然坚信“选择了就不能放弃,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辞职创业

从写字楼到田间地头

理想的生活是怎样的?

2016年,从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后,祝梓林在许多行业有过尝试,做过地产策划,进过金融行业,在超跑俱乐部工作过,但她觉得这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祝梓林的爸爸在桑蚕行业深耕,从小耳濡目染,祝梓林可以说是听着种桑养蚕的故事长大的,她内心仿佛一直有个声音在告诉自己,要把桑蚕文化发扬光大。虽然农村看起来离祝梓林的生活非常遥远,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祝梓林对农业毫不了解,但她还是觉得,“回归自然生活,追溯传统文化,就是我现在想做的事情”。

2018年,祝梓林开始把梦想付诸实施,创立了四川唯桑予梓农业有限公司,不懂农业,她就频繁地跑农业局,找专家,恶补课程,前后花了半年时间去尝试和考察,而区别于其他的采摘场地,祝梓林想打造的是以桑蚕文化体验为核心的生态文创农场。

以桑蚕文化切入

打造生态农业新场景

小朋友在生态农场观察蚕宝宝

桑树种植基地、科普博物馆、养蚕室、手工坊、屋外游乐园……终于,祝梓林梦想中的伊甸园雏形初现。

“现在大部分的孩子在城市长大,人手一个IPad,却很少有亲近自然的机会”,因此,祝梓林把少儿体验教育作为园区建设的一个重点项目,在英国读书时,祝梓林就感受过户外体验课程,她希望把这种课程带回国内并加持传统文化。

“小朋友可以零距离观看蚕从芝麻大小到吐丝结茧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可以亲自动手学习蚕茧作画、蚕茧抽丝、扎染、刺绣、丝巾课堂等手工,春季还可以体验采摘之乐,桑树种植,参观桑蚕文化博物馆,感受五千年蚕桑文化的魅力”, 祝梓林打造的课程是小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并到天然场景里去体验和玩耍的。

而这样的生态体验背后,也藏着祝梓林的用心,她引进了先进的桑叶发酵饲料生产技术和专用高蛋白饲料桑品种,自己也会下到田间地头去采摘和培育果树,养蚕的时期她常常也与蚕宝宝为伴,“未来,我们的农场会通过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现场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及农产品生长状况等信息,进行远程监控”。

度过从0到1的难关

未来想输出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互联网+农业的兴起给创业者带来机会,蚕桑行业新业态在市场上虽然发展较缓,祝梓林认为有空白页意味着有市场。

但是显然创业不是田园生活,祝梓林也面对了许多现实的问题,“从0到1的过程是最难的,一开始并没有人相信和认可,甚至因为行业前景而备受质疑,曾经尝试免费邀请人来体验活动都没有人来,因此也会感到沮丧和无助”。

疫情之后,祝梓林和团队通过不断的学习、改良和宣传,也时常给自己打鸡血。终于在今年五一节迎来了一波大的流量,无意之中她发现生态农场里的健康文创产品深受大家的喜爱,桑葚酒、桑叶茶供不应求,看着孩子和家长的笑容,祝梓林也有了自信。

创业还是初期阶段,但祝梓林已经想好了未来的计划,她想借助互联网和“一带一路”政策的东风,做对外的文化输出,“李子柒在视频里种桑养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我希望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被传承下去并走出国门”。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